2018年7月5日,宁波大红鹰学院“归根之寻”实践团来到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对针刺无骨花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汝兰进行采访。
图为“归根之寻”团队成员
在古老的街巷之中,开着一扇咯吱咯吱的老旧大门,左边是挂着各种针刺无骨花灯的展示台,按下开关,它就开始亮起然后慢慢开始旋转,就像是五彩斑斓的走马灯,光透过一个个小孔,形成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

图为仙居针刺无骨花灯
中间放着一顶大红花轿,多了一份喜庆的感觉,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一个穿着红嫁衣的妙龄少女怀着春意一步步走进去,耳边像是听到了唢呐在吹,眼前像是看到了鲜花铺满十里。
右边是王奶奶的工作台,那泛着黄的灯光斑驳地照在古色的工作台上,那工作台上的一个个小洞是王奶奶日日夜夜制作花灯的心血,她总是说“做花灯,干嘛非要赚钱?”
图为针刺无骨花灯国家级传承人王汝兰
她人老了,但心却从未老去,对针刺无骨花灯的热爱也从未消散,提起制作花灯的过往,她总是两眼发光,眼里透露的是万丈光芒,在她的眼里我看到了一种希冀,一种渴望。她说我们年轻人心太急,不能静下心来,但做花灯必须一针一针刺出来,不能分心,不然你手里的绣花针就会断,花灯的每一个孔就会连在一起,这样的花灯不好看。在当今社会,耐心可能就是我们年轻人慢慢缺失的一部分,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去完成一件事,如果有机会我们都应该学会静心。
在这个多雨的季节,门外哗啦啦的雨声好像是一首曲子,我们团队认真地听着王奶奶传授制作针刺无骨花灯的步骤,并动手进行操作。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对花灯进行纸张装订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对花灯进行刺绣
王奶奶在旁边静静地看着我们,时不时拿过我们的花灯对其进行指导,经过七天的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我们的成果,花灯的每一个孔都是我们一针一针地费劲心血扎出来的,作为新手,当然绣花针也不知道断了多少根,但最后得到了王奶奶的认可,让我们十分地欣慰,虽然有很多的不完美,但我们经历了,接触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926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4月23日至25日,福建省第七届音乐“金钟花奖”比赛暨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福建选拔在福州举行。经过复赛、决赛的激烈比拼,我院2023级声乐艺术表演专业研究生赖晶晶凭借扎实的功底、出色……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聚木成林,传承文化薪火戏以载道,演绎嘉锡精神祝贺《嘉木留芳》演职团队荣获2024年度福州大学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福州大学《嘉木留芳》演职团队事迹福州大学《嘉木留芳》演职团队现有……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社会排斥是一种普遍存在且令人痛苦的社会现象,指个体或群体被忽视、拒绝或孤立的体验。它不仅威胁个体的归属感、自尊、意义感和控制感,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和行为反应,对个体和社会……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传承红色革命基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月23日下午,人文学院2024级汉语言文学1班于铜盘校区“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开展“铸盾传薪担使命,守安砺剑青春行”……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2025年4月22日下午,人文学院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秦序研究员来举办题为《士君子精神——中国古琴艺术文化的核心要义》讲座。秦序研究员从中国的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的灵……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2025年4月22—23日,人文学院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美学博士陈燕婷研究员来院举办题为《南音何以为是化石》《民间音乐资源的当代发掘》的学术讲座。4月22日上午的……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为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提升学生党员党性修养,4月26日晚,人文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党校开展“学思践悟,八项规定青年说”主题党日活动。人……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4月20日,阳光正好,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赵燕松、应用心理学系系主任赵陵波以及辅导员丁雅莉一行,前往福建民晟智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旨在进一步拓展学生就业渠道,……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