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太阳村创始人铁血警花张淑琴访谈实录

来源:大学生网报 山东理工大学 作者:余科 谢龙妍

2018年7月19日15点11分,山东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和河南科技大学于北京市顺义区板桥镇太阳村,对太阳村创始人张淑琴女士进行了专访。

坚守岁寒——太阳村里有希望

222.jpg

第一眼看张淑琴,你很难想象,这样一位看似平凡的中年女性所做的事。在太阳村创办24年中,她遇过阻碍,困境,资金不足,不知道下一步如何走的经历,但最终一路走来。历多事,至少现在,她是孩子们幸福的母亲。

张淑琴身上有很多标签:作家、记者、护士,而更为大众熟知的是一级警督警衔的人民警察。

十年在监狱工作的经历使得张淑琴接触到了一群生活于法律边缘的孩子——服刑人员无人抚养的未成年子女。国家法律并没有对这些孩子过多照料,而涉及他们的法律规定仅仅是11个字:服刑人员不能带子女入狱。面对流离失所的孩子们,亲眼目睹一幕幕悲剧的上演。张淑琴于24年前,毅然放弃国家公务员的工作,在陕西省三原县为这些孩子创立了第一所“太阳村”。

“服务,为孩子们遮风挡雨,给他们一个家!这就是我们太阳村建立的目标。”她说。

张淑琴有过多段不同的工作经历:知青岁月,医务工作,监狱工作,她接触过大量的妇女和儿童,她从母亲、女人、作家的眼光看待罪犯,关注罪犯家庭子女。她认为,公检法是医院的门诊部,这只是诊断病,而监狱是住院部,根治疾病。

所以,监狱更为重要。

新乡,有一座河南省女子监狱,里面关押着上千名服刑女犯,她们要在这里重塑自己的人生。高墙外被抛在家中的儿女成为许多女犯最大的牵挂。这些孩子或被寄养在亲戚家,遭到冷落;或独自生活,无人照料。

此外,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目前在我国,只有父母双亡的未成年人、残疾儿童、弃婴才能进入体现国家监护制度的儿童福利院。因此,这些孩子没有福利院,更没有了家园。

孩子们的归宿问题未得到处理,反映问题后,领导和相关部门互相推卸责任,没有人跟进问题,措施一筹莫展。在这里,孩子和老人成为了高墙内他们错误的第二受害人。全国这么大,还有更多高墙外的孩子不知道流落在哪里,甚至可能看不到明天的太阳。张淑琴于心不忍,决定做些什么。

1996年,在张淑琴的努力下,“太阳村”终于应运而生。这是全国第一个专为服刑子女打造的村,这也是充满希望与温暖的“村”。

她这一干就是二十四年,二十四年如一日。如今的太阳村已有九处,分别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这二十多年,千百个日夜里,从太阳村走出的孩子有的工作,有的成家,张淑琴改变的不仅是服刑人士子女的命运,更是高墙内他们的命运。

张淑琴帮助的不仅仅是太阳村的孩子,她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有这样一群被边缘化的存在。

苟日新、日日新——太阳村里有梦想

太阳村不是孤儿院,这里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父母和曾经美满的家庭;它也不是一个临时政府救助站,而是张淑琴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没有监护人所发愁时的一份希望。

孩子们根据父母关押的场所进行调动。太阳村接收孩子时必须有法院或者检察院的身份证明还有罪犯的申请书,以此保证合法性。父母出狱后,孩子们会回到父母的身边生活,他们将开始全新的生活。

初建太阳村时,没有单独建立学校,而是在板桥小学插班读书,给他们争取和普通孩子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在户籍处上高中大学,由太阳村资助他们上学。如果没有上大学的孩子便为他们培养一项技能,促进就业。

张淑琴看见可爱的孩子们,心里特别开心,年纪大了后,张淑琴更加喜爱孩子,想和他们交流。她说,“你对孩子好不好孩子们能感觉到,你对他好他会更亲近你,更重要的是,得爱孩子。”杀人犯的孩子有纵火撒谎尿床的普遍现象,张淑琴对孩子们很了解,她和他们交流,让他们学会释放、表达,在磕绊中慢慢成长。

白发愁看泪眼哭——太阳村里有眼泪

333.jpg

“如果来生还是女儿的妈妈,我会多陪伴多关注她的成长,让她接受更好的教育,能力更强一些。如果来生还做母亲的女儿,我一定年年陪你过年。 ”张淑琴说。

张淑琴父亲在47岁去世,妈妈当时只有39岁;张淑琴和她的先生离婚时,女儿只有6岁,在那时,她一个女人挑大梁,而她偏偏又是一个工作狂。在山区当医生时,没办法看护孩子,每次都把女儿放到值班室。有一次,做完抢救后看见旁边病床有孩子一直在啼哭,就到处去寻找孩子家长,却发现别人家长正安慰自己的女儿。

做知青时,雨天带女儿去打热水,却摔在泥地里。后来在监狱局工作时,只能把女儿放在门房。有一年冬天,张淑琴参加省作协的会议,留女儿独自一人在房间写作业,当时烧煤炉,临走前嘱咐女儿不要关窗户,会议开到一半张淑琴心生不安回家看她,发现窗户关上了,煤气中毒,从房间拉出女儿,过了一会才缓过神来。张淑琴的女儿也在一些电视节目中提到母亲对她缺少陪伴,张淑琴觉得没有对不起她,她的妈妈在做的很好的事情,为社会做奉献,传播正义正能量,通过自己的行为告诉她自力更生的传统。如果她能好好地上学,可以认真工作就可以接自己的班,利用互联网平台把公益事业做的更好。

因为太阳村的发展,张淑琴基本没回家陪家人过春节,八十八岁的母亲特别期待她能回家过年。张淑琴给母亲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说道:“妈妈,每个人都想回家过年,但是我真的回不去,我是孩子们的张奶奶,过年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候,我走了孩子们怎么过年,我这二十年很忙,我从帅气的女警官变成了沧桑的张奶奶,腰再也挺不直,虽然这些日子很难很苦,但是我过的很幸福很充实。”

写着写着,张淑琴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168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实践日志之榜样的力量

社会实践日志近日,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进校园的活动,本次进校园活动主题为“榜样的力量”。宣讲团成员通过向孩子们讲述榜样的故事,以提升成长成才的动力。……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红色精神永流传,喜迎二十大

近日,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进校园的活动,本次进校园活动主题为“红色精神永流传”。宣讲团成员通过向孩子们讲述红色革命故事,以提升成长成才的动力。本次活……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实践日志之南街村的崛起

今天,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之传承红色经典。本次活动参观的红色景点是——漯河市临颍县南街村。跟随者讲解员的步伐,我们将深度了解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南……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实践日志之淇县大石岩红馆

实践日志6.23今天是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三天,也是第三次开展活动,今天我们跟随讲解员参观的是淇县大石岩红馆。馆内重点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以来取得的……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实践日志之伟人刘少奇的故居

今天是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第二次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刘少奇故居。在参观时我们看到了刘少奇同志过往的一些照片,以及刘少奇同志的塑像。刘少奇同志的革命精……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七律长征中的长征精神

每当五星红旗随太阳一同升起,耳边又响起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总会令我感动,每次我感动就会忆起我们人民革命的艰苦历程,想起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七十年前的今天,由于……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长征精神永垂不朽,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

每当五星红旗随太阳一同升起,耳边又响起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总会令我感动,每次我感动就会忆起我们人民革命的艰苦历程,想起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七十年前的今天,由于……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甘将热血洒中华——赵一曼烈士

1936年8月2日凌晨,黑龙江省珠河县(今尚志市)小北门外,传来了一阵低沉沙哑的歌声,随着歌声,人们看到被敌人绑在一辆马车上“游街示众”的赵一曼。马车来到小北门外,赵一曼衣衫褴褛,……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最新发布

山东理工大学“飞翼”社会实践团参观中郝峪博物馆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郝峪村的发展史,探寻幽幽谷度假村背后的故事。“飞翼”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23日在集团副总经理张猛的带领下参观了中郝峪村博物馆。  早上九点,早就准备好的实践团队坐上了由池上镇开往中郝 …
湘潭大学暑期“三下乡”:调研第一步,不惧骄阳,全队出击
(化工学院通讯员:袁思婧)湛蓝的天空漂浮着几团云朵,像极了雪白的棉花糖,炽热的阳光透过蓝天白云洒满大地。虽是骄阳似火,但穿好院服的十二个团队成员于三点半前准时到达湘潭大学南门铜像广场集合,搭乘 …
一河一长全覆盖,一河一策护生态 ——湘潭大学化工学院实践团前往河口镇发放调查问卷
(通讯员:傅日升)7月23日,湘潭大学化工学院赴河口镇暑期实践团前往考察的第二个地点--河口镇莲托村,一同前往的还有指导老师夏妮。本次活动受到河口镇政府以及莲托村村委会大力支持。(图为村民填写调查问卷) …
【三下乡—校团委青携社会实践队】|守护璀璨星河散落的星星 ——记走访金牙瑶族乡猛
璀璨星河散落的星星,在这崇山峻岭中闪烁着忽明忽暗的光芒。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幸福,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都需要我们用真诚的爱去守护!…
特色小镇调研,梦回童话小镇
(通讯员陈况)为了探寻特色小镇的建设情况,7月23日,调研小组一行人员,走进从化区鳌头镇西塘村童话小镇的进行调研走访。…
怀爱承风,予愿永灼 ——湘潭大学化工学院“暖阳花”志愿服务实践团举行义捐义卖活动
(通讯员:颜紫菱)为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展示手工艺品的魅力,让更多人关注到湘潭市社会福利院,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7月23日下午,湘潭大学化工学院“暖阳花”志愿服务实践团在湘潭市雨湖公园北门举行主 …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怀化溆浦调研团调研第五天
(通讯员:成青)7月23日,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怀化溆浦社会调研团前往溆浦县双井镇洞底湾村和凤凰村围绕教育精准扶贫进行入户走访。(图为团队成员调研大合照)调研团队到达双井镇后,在镇领导和村干部的带领 …
“π送希望”访“红云” 精准扶贫助发展
  7月22日,青岛科技大学赴蒙阴县坦埠镇“π送希望”社会实践团,来到坦埠镇精准扶贫项目的工厂,体验厂房日常工作,调研工厂带给当地生产生活上的改变。  在河南社区第一书记王宁的带领下,实践团来到坦埠镇 …
让戏曲唤起正在遗失的传统文化 ——戏曲课程下乡进校园
7月23日清晨,迎接着明媚的骄阳,向阳花爱心会支教义工在南申村小学又迎来了崭新的一天。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南申小学六年级“团结班”竟传出一阵清脆悠扬的管弦乐声。…
精神养老:社会养老新趋势下的重头戏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赴长沙、湘潭暑期社会
(通讯:张铭麟 刘禹廷 摄影 胡建勇)7月23日,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赴长沙、湘潭暑期社会调研团抵达此次暑期社会调研的最后一站——湘潭市鹤龄老年公寓。(图为朱月恒奶奶所作长诗)据了解,湘潭市鹤龄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