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明训重教,传承不息:安徽师大学子赴长临河镇探访吴氏宗祠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司佳

“守拙存真明家训,百年根本重教育,不忘初心懂传承”2019年7月9日,安徽师范大学赴合肥长临河镇探访吴氏宗祠团队到达吴氏宗祠所在的六家畈,由长临河镇综合文化站王超主任带领成员探访吴氏宗祠和吴家花园。

吴荣智老先生系六家畈吴氏第21世孙,现任吴氏宗祠理事会会长,为大家介绍了吴氏宗祠从明至今的发展以及重建过程,吴氏先祖的事迹如画卷在志愿者们眼前展开。

孝廉世系,贤德宗人

(图为吴荣智介绍吴氏发展史)

家风家训几乎是老先生不离口的东西,也是最让老先生骄傲的,吴氏家规为“忠于国家民族,孝顺父

母长辈,慈爱后代子孙”朴实的三句话却是先人留给后人最好的教诲。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稳定,吴氏家族在新族谱刊成之后提出修复吴氏宗祠,老先生说到这一段的时候感慨又坚定:“老祖宗的优秀文化,要传下来。”吴氏族人不仅以祠堂的形式传下去,更以行动传下去。将军吴纫礼放弃抗战结束后放弃国民党高官厚禄,毅然辞官归乡办教育;测绘学家吴忠性绘制西藏行军路线图,为解放西藏做出重大贡献。扎根乡土,回报祖国,家风家训是吴氏宗祠的核心,“孝廉世系,贤德宗人”是对吴氏家族最好的写照,威严辉煌的祠堂固然精美,但它的灵魂是代代相传的家风家训,是一代代吴氏宗人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英才辈出,教育为基

(图为养正小学内部复原景)

养正小学原为吴氏宗族所办义学,科举废除后改名为吴氏私立养正小学,后转为公办,吴氏英才辈出虽然与优秀的家风家训不无关系,但更值得一提的是吴氏先人对教育的重视。义学之初族人捐地捐物,养正小学更是紧跟时代潮流,教授国文,科学等课程,对长临河镇的教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老先生表示,吴氏家族对教育从不懈怠,一直为乡里养育人才,现在更是相应国家号召,注重素质教育。先人们非凡的眼光造就了如今的吴氏家族和长临河镇,“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永远不会过时,与时代同步伐是必然要求。

百年传,生生不息

(图为负责人介绍发展理念)

从家风家训的传承到相关遗产的保存,传承的不仅是刻在墙上的祖训,还有融在血液里的敬畏和尊重。相关旅游项目负责人温小磊介绍了吴家花园的发展理念,“以生态为根,以文化为魂,以旅游为擎”,把“生态”、“文化”、“旅游”合为一体,客观地评价道:“让游客不仅能欣赏到景物的美,也能欣赏到宗祠文化的美。”在新时代的浪潮下,不仅是宗祠文化,传统文化何去何从的声音不断在人们耳边回响,不忘初心的坚守和跟随时代的发展都缺一不可,不数典忘祖也不故步自封,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自我更新才能生生不息。

这次的走访让志愿者们探寻发展轨迹,了解吴氏宗祠文化,明家训,重教育,是吴氏族人对先辈教诲的恪守,传承中发展,是族人对后辈子孙的承诺,守传承也要懂传承,一代代的不忘初心,文化才能一代代历久弥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740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青年,正积极投身其中,为老旧社区的蜕变贡献着独…… 社区热心青年小队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老年人口占比近30%,长期面临停车难、环境差、文化活动匮乏等…… 社区热心青年小队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陕西锣鼓

陕西锣鼓,起源于隋唐时期,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广泛流传于西安城区及终南山周边的周至、长安、铜川等地。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文化…… “星星之火”实践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智能共享赋能社区发展 打造便捷高效的现代生活

在当前时代,随着共享经济和智能服务的快速发展,田野社区积极响应并融入这一趋势,通过多项创新措施大力提升社区便捷性与共享性,进一步推动社区生活方式的转型。共享家服务打造便捷生…… 青力青为助基层实践团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智慧共享引领社区创新 提升生活便捷与资源利用

在当前时代,随着共享经济和智能服务的快速发展,田野社区积极响应并融入这一趋势,通过多项创新措施大力提升社区便捷性与共享性,进一步推动社区生活方式的转型。共享家服务打造便捷生…… 华北电力大学青力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智慧党建赋能社区发展:打造创新高效的田野服务模式

党建引领与智慧物业:打造高效、智能与共建的田野社区服务在新时代背景下,田野社区积极践行党建工作,推动党建与智慧社区建设深度融合,探索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全方位打造…… 青力青为助基层实践团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田野社区数字化转型:智能设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田野社区数字化转型助力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智能设施引领便捷安全新生活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田野社区在智能设施的引入和整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极大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日常便…… 青力青为助基层实践团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田野社区数字化转型中,如何打造“智慧社区”?

当前,保定市正在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多个街道和社区正在积极推动“智慧社区”建设,逐步提升精准治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田野社区的老旧小区智慧建设,…… 华北电力大学青力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童心守护,安全启航——公管院开展“童心向阳”志愿活动

(通讯员彭淑荧王君青)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于4月26日在岳麓区润龙社区主办开展这学期的第四期“童心…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最新发布

禁毒普法进基层,00后大学生助力“无毒青春”
禁毒普法进基层,福建师大学生助力“无毒青春”为进一步传播禁毒理念,增强禁毒意识,提高基层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毒品的认知、防范和抵御能力,7月6日至12日,一批来自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的00后大学生志愿者,…
梦里张庄 宣扬红色文化精神
为弘扬社会责任,在大学生与农村之间架设一座爱心桥梁,利用大学生的才识,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安阳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兰考理论政策宣讲团于2019年7月8日上午在开封市兰考县张庄村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爱心志愿…
许昌学院童艺实践队画画乐园主题课程开课啦!
2019年7月10日,许昌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进行第十天,童绘艺夏暑期实践小队的今天的实践课题是卡通主题的绘画课程。今天上午童艺的主要内容是卡通动漫的单体绘画,今天下午童艺的主要内容是卡通动漫的组合场景绘…
知行合一将知识化为实践
7月11号上午,许昌学院“健康行·献爱心”社会实践队为贯彻落实实践唯一的指导方针,将我国传统中医文化发扬光大,来到许昌大街小巷实地宣传中医知识。中医药传统文化还需要大力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中医…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求索
7月10日一大早,豫西红色文化资源调研队驱车赶往玄奘故里。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虽然队员们对唐玄奘的故事早有耳闻,但真正来到玄奘的故乡却是第一次。一路上大家都兴致满满,准备一睹这位大唐伟…
走进霸陵桥,感受历史文化
走进霸陵桥,感受历史文化——化学化工学院“他日今朝”许昌历史研究实践队启航今天是社会实践第九天,在队长李泉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霸陵桥;另外,今天的天气真的很给力,非常清爽,团队成员也都很兴奋,。…
曹魏古城访谈录
曹魏古城访谈录——许昌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垃圾分类调查队早上简单的收拾了一下东西,我们就准备出去坐十一路公交车去曹魏古城。到那正好是九点半,这个时间点人不是很多,所以我们采访了一些店家,我们采访了…
安徽师范大学学子赴凤阳县小岗村纪实
本网讯(安徽师范大学陈澫赟甘雨箐)七月是火热的,天气燥热,蝉鸣不绝,但充满朝气的队旗点燃了十四个热血青年,相约小岗,着墨青春。近日,安徽师范大学化材学院赴凤阳、金寨“科普振兴乡村”主题实践团队…
魏都许昌,献礼祖国 ——许昌学院“许院追梦人,礼赞新时代”社会实践队赴曹魏古城进行拍摄
魏都许昌,献礼祖国——许昌学院“许院追梦人,礼赞新时代”社会实践队赴曹魏古城进行拍摄活动为了丰富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视频的拍摄内容,使视频更加完美全面,也为了突出许昌的地区特色,使人更加的了解…
保护水资源 共筑新城市 ——许昌学院城乡规划与园林学院许昌水系调研实践队纪实
现代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水资源的管理制度的三条红线就是;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红线。上古时期,大禹治水的方针就是以疏通为主,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