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河北科技大学三下乡实践:寻曲阳,访石雕故里;传薪火,承非遗文化

来源: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暑七调研小分队 作者:李亚琳 张哲 李颖

绿浪染山青,烟雨罩羊平。石雕唤不住,莫在此刻停。7月5日至12日,河北科技大学“暑七”调研小分队特意来到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羊平镇,于蒙蒙细雨中走进孕育石雕文化的这片土地,在烈烈骄阳下探寻非遗文化的传承之路。

曲阳在西汉时期雕刻已盛,被汉武帝盛赞为“雕刻之乡”,直到现在,曲阳石雕盛名未减,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都是由曲阳石雕艺人参与兴建的。发展前景看似欣欣向荣,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

队员攀登丛石间,石雕寻根自黄山

据《曲阳县志》记载:“黄山自古出白石,可为碑志诸物,故环山诸村多石工”。曲阳石雕文化的滥觞得益于黄山丰富的大理石资源。为了解石材品质现状,队员乘车前往黄山,途中发现道路两旁都是各色各式、规则排列的石雕集群,远望甚为壮观。据石雕手工艺人刘富介绍,石雕是曲阳的重要产业类型,历史悠久,技艺独特,所以当地开设的大小石雕工厂不可胜数。

上午九时许,云层渐浓,小队到达黄山,趁天气凉爽队员们开始登山考察。登山途中通过随行的村民了解到,这里的石料品质上佳,具有洁白晶莹、纯净细腻、脂润坚韧、经久耐磨的特质。既易受刀,又耐风化。黄山石料的优良品质使得其资源储存对曲阳石雕长远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走在山中,队员们看到众多已被开采的痕迹,询问随行村民才得知:近年来由于开采无度,山中大理石资源锐减,石材品质下降,这些都对当地的石雕生产造成了一些影响。

黄山之行让小队了解到曲阳石雕长久发展存在的原料制约问题。为进一步了解到当地百姓的看法,“暑七”调研小分队返回后,马不停蹄进行细致探讨,生成了实践方案,决定通过分发调查问卷、实地采访等方式与当地百姓深入交谈。

深入基层查民意,一探百姓有何观

自5日起,小队成员们坚持不懈的穿梭在曲阳县的街头巷尾,顶着烈日和暴雨仍收集到了当地人民对曲阳石雕现状的认识数据,在对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后,发现当地部分民众对现阶段石雕的发展困境认识有限、对石雕保护与传承的责任感较低,同时当地也存在宣传保护石雕技艺的方式方法较少的问题。

自5日起,小队成员们坚持不懈的穿梭在曲阳县的街头巷尾,顶着烈日和暴雨仍收集到了当地人民对曲阳石雕现状的认识数据,在对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后,发现当地部分民众对现阶段石雕的发展困境认识有限、对石雕保护与传承的责任感较低,同时当地也存在宣传保护石雕技艺的方式方法较少的问题。

在了解到这样的信息后,“暑七”调研小分队决定有针对性地展开具体采访,寻找与曲阳石雕产业联系更紧密的人群进行访问。

相对好问身何感,采访方知事多难

7月8日至11日,“暑七”调研小分队成员分别深入采访了雕刻学校设计老师、石雕艺人刘师傅、石雕工厂马经理,工艺品商店销售人员,从雕刻技巧、产品生产、工艺品销售、企业发展、市场环境等不同方面了解情况。

小队成员首先来到了河北曲阳雕刻学校,这所学校于1985年建立,是由国家教委直接投资兴办的全国唯一一所,以石雕为骨干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

小队成员对学校的设计老师进行了采访,了解到曲阳石雕技艺面临着学校生源较狭窄,石雕技艺传承后继乏力等问题。老师说:“雕刻学生很难回到石雕行业是现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曲阳石雕的专业性太强,难度系数高,石雕工艺易学难精,而且毕业后就业前景的限制和工作环境的艰苦,所以毕业生们选择转行的较多。”在得知小队成员想要对雕刻艺人进行采访时,设计老师帮忙联系了当地的石雕艺人刘师傅。

在见到刘师傅后,队员有针对性地提出关于机械化生产对手工技艺传承的影响的疑问,刘师傅耐心回复,刘师傅说:“石雕技艺需要耗费很大体力,所以多是男性从事石雕行业。即使现在科技发达了,部分使用了机器雕刻,但还是需要很长时间进行人工打磨收尾。”刘师傅一边说着,一边邀请小队成员观看正在雕刻的石雕。

之后,实践成员对石雕工厂安达集团的马经理,工艺品商店销售人员进行了采访。根据马经理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曲阳县小型作坊较多,大大小小的厂家有3000多家,分散经营不可避免的带来产能过剩。当前的曲阳石雕正处于相对“市场饱和”状态。石雕行业的竞争压力也很大。

传承发扬身作责,时代青年应承担

了解、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需要当代大学生坚定信念,从自身做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注入活力,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焕发新的生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74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青年,正积极投身其中,为老旧社区的蜕变贡献着独…… 社区热心青年小队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老年人口占比近30%,长期面临停车难、环境差、文化活动匮乏等…… 社区热心青年小队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陕西锣鼓

陕西锣鼓,起源于隋唐时期,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广泛流传于西安城区及终南山周边的周至、长安、铜川等地。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文化…… “星星之火”实践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智能共享赋能社区发展 打造便捷高效的现代生活

在当前时代,随着共享经济和智能服务的快速发展,田野社区积极响应并融入这一趋势,通过多项创新措施大力提升社区便捷性与共享性,进一步推动社区生活方式的转型。共享家服务打造便捷生…… 青力青为助基层实践团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智慧共享引领社区创新 提升生活便捷与资源利用

在当前时代,随着共享经济和智能服务的快速发展,田野社区积极响应并融入这一趋势,通过多项创新措施大力提升社区便捷性与共享性,进一步推动社区生活方式的转型。共享家服务打造便捷生…… 华北电力大学青力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智慧党建赋能社区发展:打造创新高效的田野服务模式

党建引领与智慧物业:打造高效、智能与共建的田野社区服务在新时代背景下,田野社区积极践行党建工作,推动党建与智慧社区建设深度融合,探索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全方位打造…… 青力青为助基层实践团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田野社区数字化转型:智能设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田野社区数字化转型助力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智能设施引领便捷安全新生活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田野社区在智能设施的引入和整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极大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日常便…… 青力青为助基层实践团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田野社区数字化转型中,如何打造“智慧社区”?

当前,保定市正在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多个街道和社区正在积极推动“智慧社区”建设,逐步提升精准治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田野社区的老旧小区智慧建设,…… 华北电力大学青力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童心守护,安全启航——公管院开展“童心向阳”志愿活动

(通讯员彭淑荧王君青)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于4月26日在岳麓区润龙社区主办开展这学期的第四期“童心…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最新发布

三下乡——我的宝贵财富经历
在大一上学期,受学长姐的熏陶,我们几人就已相约要来一场充满意义又酣畅淋漓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在刚刚进入大一下学期时,在学校进行正式通知之前,我们就已风风火火地开始着手准备了。从开始的还没有文件下…
那段熠熠生辉的三下乡时光
于2019年7月10日至7月14日,作为福建医科大学“医心为闽”实践队的一名成员,在带队教师梁友昆老师的带领下,我与队友们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展开了暑期三下乡活动,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受益颇丰!第一…
环宇航天梦 不变爱国情
环宇航天梦不变爱国情---东大学子赴北京社会实践有感航天一直以来就是我国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航天梦也与中国梦密不可分,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后来的“长征…
七月暑风过曲阳,心牵石雕亦牵情
我不曾想过,一段旅程可以承载一份回忆;也不曾想过,一次实践可以成就一份友谊;更不曾想过,一去归途可以收获一份成长和责任。但是如今,它们一一坐实了。我有时不敢相信,可日子一天天的流逝,看着日历上…
三下乡:安全教育伴我行
安全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珍爱生命、安全出行,每一名小学生都应该牢记在心。但是相对偏远地区的小学普遍存在着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为此,服务团的成员们于7月16日在艾亭小学举办了主题为…
“深根乡土,一心益农”实践团:融情产业发展 共助乡村振兴
7月初至中旬“深根乡土,一心益农”实践团紧握时代脉搏,近距离触摸上林村,探索上林村农文旅产业如何融合发展,体悟村民和乡村如何于其中受益。产业融合,卓有成效在前期充分的准备如访谈提纲的反复修改的…
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红色寻迹追梦实践团”赴江西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2019年7月14日至18日,河海大学“红色寻迹逐梦”实践团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赴江西南昌、于都开展了为期五天的“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走…
聚焦传统 展望未来
为了了解以“文房四宝”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以及探索其创新推广方案,近日,安徽大学“说徽人”团队来到黄山市屯溪区,前往此次调研的第一站:杨文笔庄,探寻文房四宝之一——徽笔的发展现状。…
迎风而起,逐浪追梦
迎风而起,逐浪追梦七月的风,伴着酷暑的骄阳,又是一段忙碌季,安阳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组成的烛光筑梦服务团饱含热情地来到了安阳县艾亭学校这片洋溢着青春与活力的校园。7月5日下午,我们到达了…
历经风雨变化,传承红色基因
2019年是我国建国70周年,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七十周年,我国越来越富强与繁荣。为了纪念,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以“红色”为内容的主题,参观了浙江省革命烈士纪念馆,同时我们也浏览了“浙江英烈网”,进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