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走进明城墙 探寻新风尚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院 作者:陈美瑾

城墙是古代城市的标志, 清代作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写道:“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里城门十三,外城门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转足有一百二十多里”,这段话清楚地记述了南京城墙的来历和规模,也吸引着从小生活在南京的我们决定这个暑假去明城墙参观,看看它的辉煌。

来到明城墙,南京小队走上台阶,虽然地面不再平整,却能让人心情平静下来,一步一步走上台阶,能感受到明城墙厚重的历史感。登上去后,视野开阔起来,一眼望去,看不到尽头,下面是玄武湖,湖上飘着小船,炎炎夏日,徐徐微风,带来丝丝清凉感。

成员们来到玄武门城墙上进行文物保护宣传

大家走近城墙发现墙砖上有文字,都十分好奇,在一块墙砖上看到 “甲首”等字,查阅资料后了解到原来为确保建造南京城墙坚不可摧,当时明朝朝廷实行了严格的责任制,除制定了城砖的大小尺寸外,还要求各地在城砖上烧制出府、州、县、总甲、甲首、小甲和制砖人夫、窑匠等至少5至6级责任人,如果在验收时发现不合格的城砖可根据砖上的名单追究制砖人的责任。正是这种严酷的“责任制”,才保证了南京明城墙在建造过程中的高质量,能够让南京城在战争期间得到更好的保护。

参观过程中有一个家庭让人印象深刻,孩子拿着一张白纸映在墙砖上,一旁的爸爸拿着铅笔在上面描摹,大家走进看,发现纸上面有了墙砖上的字,相当于把墙砖上的字复制了下来,大家都觉得十分好奇。小朋友的妈妈说;“是想带孩子过来看看白砖,当时烧制白砖很厉害的人后来因此升官了”。大家都感到十分厉害,原来在古代砖烧的好也可以升官。

一家人正在用铅笔将城墙砖块上的自己涂画下来

小男孩展示自己的拓下的文字

在如今和平年代,城墙不再发挥抵御外患的作用,但是我们仍可倾听他诉说过去的历史,经历过几百年沧桑的明城墙,历史文化更加深厚。现在有很多关于明城墙的文化活动,人们也会在春节时在明城墙举行猜灯谜活动,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些活动使城墙富有人文气息,更加贴近了人们日常生活。

明城墙也成为了南京的一张文化名片,在参观明城墙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好几个外国游客,大家都很兴奋,便上前和一位外国人交谈。他很热情的说到:“参观明城墙非常棒,是一个很好的体验,能感受到不同的历史文化”,听了这些我们都很高兴,最后也祝福他玩的开心。

脚踩明城墙,背靠玄武湖,合影外国人

回来后大家还在南京城墙公众号上看到燕子矶老厂区拆迁发现明城砖的消息,幸好在文保人员的努力下对每一块都进行了颗粒回收。经历过几百年风吹日晒的明城墙,不再像它刚建成那么坚固,需要去进行维护。我们虽然没有文保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但是也可以文明的参观明城墙,不随意破坏,在发现明城墙墙砖时及时联系文保工作者,献上自己小小的力量,为自己的城市尽一份力,让它变得更美好。

这次参观明城墙的经历让大家感受到保护文物古迹的重要性,文物古迹相当于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吸引着不同地方的人来参观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碰撞,而对于明城墙等文物古迹的保护,需要大家一起去行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23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青年,正积极投身其中,为老旧社区的蜕变贡献着独…… 社区热心青年小队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老年人口占比近30%,长期面临停车难、环境差、文化活动匮乏等…… 社区热心青年小队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陕西锣鼓

陕西锣鼓,起源于隋唐时期,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广泛流传于西安城区及终南山周边的周至、长安、铜川等地。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文化…… “星星之火”实践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智能共享赋能社区发展 打造便捷高效的现代生活

在当前时代,随着共享经济和智能服务的快速发展,田野社区积极响应并融入这一趋势,通过多项创新措施大力提升社区便捷性与共享性,进一步推动社区生活方式的转型。共享家服务打造便捷生…… 青力青为助基层实践团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智慧共享引领社区创新 提升生活便捷与资源利用

在当前时代,随着共享经济和智能服务的快速发展,田野社区积极响应并融入这一趋势,通过多项创新措施大力提升社区便捷性与共享性,进一步推动社区生活方式的转型。共享家服务打造便捷生…… 华北电力大学青力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智慧党建赋能社区发展:打造创新高效的田野服务模式

党建引领与智慧物业:打造高效、智能与共建的田野社区服务在新时代背景下,田野社区积极践行党建工作,推动党建与智慧社区建设深度融合,探索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全方位打造…… 青力青为助基层实践团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田野社区数字化转型:智能设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田野社区数字化转型助力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智能设施引领便捷安全新生活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田野社区在智能设施的引入和整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极大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日常便…… 青力青为助基层实践团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田野社区数字化转型中,如何打造“智慧社区”?

当前,保定市正在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多个街道和社区正在积极推动“智慧社区”建设,逐步提升精准治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田野社区的老旧小区智慧建设,…… 华北电力大学青力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童心守护,安全启航——公管院开展“童心向阳”志愿活动

(通讯员彭淑荧王君青)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于4月26日在岳麓区润龙社区主办开展这学期的第四期“童心…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最新发布

“集柚成美”科技支农实践队7.22心得体会
此次实地走访,现场观摩,虽累,但却受益匪浅。烈日炎炎,不歇奔波,与果农交谈,走崎岖山路,体验割草锄地……一日奔波,大家都很疲倦,但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心与满足,对课本之外知识吸收的满足,对乡…
走进南京博物院 传承时代精神
为了加深对文物内涵的了解,感受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更好的传承时代精神。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踏步寻古迹,携手传新风”暑期社会实践南京分队于7月7号下午1点半在南京博物院参加了有关大报…
调研团队再探晨光1865创意园,深入了解工业遗产转型发展
调研团队再探晨光1865创意园,深入了解工业遗产转型发展为积极探索保护利用新模式,分析个性化消费时代下工业遗产转型的适应性,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老曲吟新歌”团队继续在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内展开调研。…
踏步寻古迹 携手传新风
为了加深对文物内涵的了解,感受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更好的传承时代精神。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踏步寻古迹,携手传新风”暑期社会实践南京分队于7月7号下午1点半在南京博物院参加了有关大报…
从《今日简史》看人工智能
与当今社会主流的思想,及人工智能将带来一个更美好的明天不同,《今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偏向于另外一种准主流看法:未来人工智能将使人类处于一个极为危险的境地。书本的开始便对人类创造性的行为…
广东大学生下乡:通过朗诵比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为喜迎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广东医科大学梅花香服务调研队于7月24日在大埔桃源镇桃园中心小学举办了主题为“爱国”的诗歌朗诵比赛,旨在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
探寻永定文化,传承红色基因——集美大学学子赴永定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为进一步落实集美大学与永定区对口支持框架协议,深入挖掘永定红色资源,促进山海协作,7月17日至24日,集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实践队以“青春建功逐梦永定”为主题,走进龙岩市…
“助残筑梦”实践团走访青岛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
2019年8月22日,山东大学海洋学院“助残•筑梦”实践团走访了青岛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团队期望通过此次走访,发挥青年志愿者力量,让更多处于困境中的残疾人了解康复,尽早成为康复的受益者。团队参观…
“居煤思危”调研团实实地走访枣庄、阳泉、太原和济宁四地实践总结
7月7日至7月13日,8月4日至8月5日,“居煤思危”调研团对典型煤炭资源型城市枣庄、阳泉、太原、济宁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以进行课题深入研究。队长吕靖,队员冯雨馨、陈乐原、赵小薇、焦丹、朱畅、崔之起、徐潇涵…
集鱼兴渔实践队再见平潭,振兴振兴渔村,绿色渔业
集鱼兴渔实践队再见平潭,振兴振兴渔村,绿色渔业走单位,体民情,谋发展7月17日,这是集美大学水产学院“集鱼兴渔”实践队在平潭的最后一天了,所以我们充分利用每一分钟。早上七点半,我们出发前往大福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