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湖北医药学院迁与迁寻暑期社会实践队:异地扶贫搬迁,搬出新天地,共圆致富梦

来源:湖北医药学院全科医学院 作者:李忠湖

为调查搬迁群众能否真正融入社区生活,是否实现“再生活”。基于此,湖北医药学院各个专业11名大学生组建“迁与迁寻”暑期社会实践队,并于7月8日来到十堰市郧阳区青龙泉社区开展为期两天的异地搬迁社会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随着国家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在2020年度实现全部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且通过对异地扶贫搬迁户进行相关采访知晓,易地搬迁不仅让他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变,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也得到了就业帮助。谈起这些改变,脸上满满都是幸福的笑容。此次调研,切实让大学生深刻了解到了国家优惠政策,对脱贫攻坚有了更深的认识!

根据实践队员查阅资料得知:2018年,居住在大山里的乡亲们从18个乡镇集中搬迁到湖北十堰市郧阳区的青龙泉社区,为了让大家彼此熟悉,快速融入新生活,社区每年都会组织这样的文艺活动。在郧阳区的辖区内,山地占了面积的80%以上,耕地和水域分别只有10%和4%。山大人稀,看天吃饭,这样的自然环境,乡亲们想在地里讨生活着实困难。因此想要让这些群众彻底脱贫,只能搬出来。然而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要改善人居条件,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郧阳区由于受地貌格局的限制,面临着就近选址难、产业配套难、就业增收难的窘境。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当地拿出最好的地段建设了易地扶贫搬迁的集中安置点——青龙泉社区,在这里跨区域安置了郧阳区18个乡镇15135名搬迁群众。搬出大山后来到新的社区,生活环境发了变化,生产方式发生了转变,离开了土地的乡亲们对未来的生活既有憧憬也有不安。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

郧阳区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湿润的气候条件、明显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种植基础。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青龙泉社区建设了香菇种植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165亩,香菇种植小棚1470个,每年可以发展香菇380万棒。香菇大棚里王青峰正在查看着菌棒,蘑菇啥时候出,长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将来蘑菇的收购价格,以前从来没有种过蘑菇的他,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1+2+N”的产业模式

为了能让搬迁群众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能增收、户户能脱贫,郧阳区建立了“1+2+N”的产业模式,也就是:一个务工经济+香菇袜业两大兜底主导产业+N个万元增收项目,确定了青龙泉社区“香菇产业为主、袜业产业为辅、灵活就业创业”的扶贫产业布局。

在郧阳区从蘑菇种植到收购再到加工销售已经形成了全产业链,也就是说乡亲们只要把蘑菇种好就不愁没销路。在青龙泉社区有500多户1500多名的搬迁群众,通过种植香菇实现了脱贫增收。

三大产业园

据了解,为让搬迁群众就业致富,郧阳区在社区配套建起三大产业园,让4000名易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袜业公司年产袜子2亿双,产值10亿元;香菇基地1000亩,年产值近5000万元;油橄榄基地1250亩。

易地搬迁,这是脱贫困的关键一步,但是也只是第一步。怎么样能让搬出大山的群众持续地增收致富奔小康,这就得靠就业。就业岗位从哪里来,这就得靠发展产业。一个地方的产业红红火火,搬迁来的群众就有事可做,有工可打,小康生活就有了奔头。而且,这还不只是说关系到一个个搬迁家庭的钱袋子,还关系到他们能不能融入新的社区,在新地方找到安定感和归属感,找到自信和向往。对他们来说,安居,必先乐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04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青年助力老旧社区改造,共绘社区美好新图景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推动城市更新的关键环节。在此背景下,青年群体积极投身其中,为老旧社区治理注入新活力,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来自华北电力大学(…… 社区热心青年小队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青春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创新实践推动基层治理升级

在我国,老旧社区改造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任务。据统计,2000年前建造的老旧社区达21.9万个,这些社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老化、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居民生活环境不佳等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生…… 社区热心青年小队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青年,正积极投身其中,为老旧社区的蜕变贡献着独…… 社区热心青年小队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老年人口占比近30%,长期面临停车难、环境差、文化活动匮乏等…… 社区热心青年小队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陕西锣鼓

陕西锣鼓,起源于隋唐时期,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广泛流传于西安城区及终南山周边的周至、长安、铜川等地。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文化…… “星星之火”实践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智能共享赋能社区发展 打造便捷高效的现代生活

在当前时代,随着共享经济和智能服务的快速发展,田野社区积极响应并融入这一趋势,通过多项创新措施大力提升社区便捷性与共享性,进一步推动社区生活方式的转型。共享家服务打造便捷生…… 青力青为助基层实践团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智慧共享引领社区创新 提升生活便捷与资源利用

在当前时代,随着共享经济和智能服务的快速发展,田野社区积极响应并融入这一趋势,通过多项创新措施大力提升社区便捷性与共享性,进一步推动社区生活方式的转型。共享家服务打造便捷生…… 华北电力大学青力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智慧党建赋能社区发展:打造创新高效的田野服务模式

党建引领与智慧物业:打造高效、智能与共建的田野社区服务在新时代背景下,田野社区积极践行党建工作,推动党建与智慧社区建设深度融合,探索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全方位打造…… 青力青为助基层实践团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年助力老旧社区改造,共绘社区美好新图景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推动城市更新的关键环节。在此背景下,青年群体积极投身其中,为老旧…

青春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创新实践推动基层治理升级

在我国,老旧社区改造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任务。据统计,2000年前建造的老旧社区达21.9万个,这些社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老化…

广西非遗戏剧翻译调研:探寻传承与传播新路径

3月20日,为深入了解广西非遗戏剧翻译现状,助力其海外传播,桂戏译韵坊团队走访了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在研究院中对演员部…

社区助理献力,邻里和谐添彩

近日,公管院学子担任的社区助理们积极投身工作,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他们深入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挨家挨户地走…

天佑关注 | 校党委书记狄生奎与青年学生代表开展午餐恳谈活动

4月30日午间,在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双节来临之际,校党委书记狄生奎深入朝阳餐厅开展恳谈活动,与青年学生代表共进午餐,…

最新发布

倡导节能低碳,迎接绿色未来
继7月9号上午实践团成员来到安庆市人民政府能源办之后,下午实践团成员来到了安庆市人民政府环资科,与工作人员进行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的讨论。根据工作人员的介绍,安庆市现处于发展中城市,以提高资…
苏州大学学子三下乡:老有所E夕阳新,情系姑苏筑梦行
苏州大学老有所E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9日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让团队成员进行初步熟悉,并且为暑期的实践服务工作做好预热与准备工作。整个会议过程十分顺利流畅,不乏热火聊天的讨论与…
笃学曙光队三下乡:用心下乡 载满希望
夏日的午后总是异常闷热,总会令人变得无精打采,而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石鼓镇良文塘村良文塘小学的一处阴凉处,一阵阵孩子们快乐的笑声却令人格外清爽。午休时间到,该支教队伍吃过自己亲手烹饪的午饭后,都…
最美逆行者 -----钟南山
2020年春节,一场人类的家园保卫战悄然无声地打起!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畏惧艰险,他们无私忘我,他们义无反顾的向着反方向坚定的走去,他们是人群中最美的逆行者,他们的名字叫白衣天使!八十三岁的钟南山…
护黄河,我们在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将促进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的战略格局形成。在生态屏障建设方面,保护黄河源区生态,发挥水源涵养作用;加大黄土高原区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积极实施陡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严…
“萤火筑梦”社会实践队:走近思贺学生群体,了解师资实况
7月10日,“萤火筑梦”社会实践队调研小分队深入思贺街道,针对学生群体进行调研,从学生的角度了解思贺镇的师资面貌。思贺镇有若干所小学,一所涵盖初中和职中的中学,为了了解这些学校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态度…
郎部抗日纪念馆暑期社会实践心得
今天,我们艺术学院小分队一行五人为倡导绿色选择公交出行来到了郎部抗日纪念馆。一路上,我们换乘多次,且每班车之间时间间隔长达数小时,不得已最后一段路程我们打车前往。七月的湖州天气十分燥热,头顶烈…
暑期三下乡活动“学党史 办实事 送服务 暖民心”
在建党一百年之际,为了宣传弘扬党的建设及其精神,我队在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开展了“学党史,办实事,送服务,暖民心”的三下乡志愿者服务。我们在活动开展之前做了许多准备工作,我们准备了充足的空白的团…
呼应疫情抗击,“远舟”防疫展开
呼应疫情抗击,“远舟”防疫展开——“远舟”社会实践队为了呼应国家抗击疫情的需要和号召广大青年学子在三下乡社会实践中谨记立德树人、志愿防疫的理念,我们“远舟”实践队选择了采取线上和线下防疫活动的…
创造低碳家园,拥抱碧水蓝天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