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荆楚拾遗,薪火传承

来源: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湖师文学院

荆楚拾遗,薪火传承

□吴婉琴(文学院1905班)

暑夏蝉鸣,万物可期。在这个即将升入大三的暑假,十分有幸可以成为学院“三下乡”实践队里的一员。相比上一次参与支教宣传工作的懵懵懂懂,我这一次更加有信心,也对支教活动持有更多创意和想法。

如果要问我为何会来第二次,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想要走进乡村。在去年这个时候,我也曾参与了“云上三下乡”的实践活动。虽然从中学到了很多难得可贵的经验,但是我始终觉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仅仅隔着屏幕开展活动总是让人感觉意犹未尽。能够去往一个不一样的地方,调研那里民风民情实在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就这样,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我和实践队的小伙伴们乘上大巴前往黄石市阳新县的军垦中学。这也是我第一次在外地可以待这么久,从小就是在离家不远的地方上学,哪怕到了大学也是被本地大学录取。所以我渴望可以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能够打破习惯,尝试新的生活。

相聚军垦,调研民俗

在这个七月盛夏,我们将会在军垦进行支教与调研,也将谱写新的青春华章。而此次实践队支教的对象是当地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居民们都十分热情、踊跃地参与报名我们的暑期班。这不仅是对我们的支持,更是对我们的信任。因此,我更加坚定了要做好教学调研的决心。即使我的专业是非师范的,我也想尽己所能地教给孩子更多的知识。

我所教授的课程主要是民俗文化,而实践队这次的调研主题是发掘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两者十分紧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我找到了当地的文化中心即阳新布贴的体验展示基地,想要学习一些有关阳新布贴的知识。然而,那里的老师自称并没有接受专业的培训,只是去过阳新文化馆实习过一段时间,拒绝了去支教学校开讲座的邀请。好在她借给我了一本名为《阳新布贴》的书籍,让我拿回去进行研读,并给予我们阳新文化馆布贴传承人的联系方式。

回到学校后,我花了一天时间阅读了这本《阳新布贴》。里面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作者尹关山先生利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和精妙绝伦的图画深入简出地介绍了布贴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从一开始分不清“布贴”与“布贴画”的概念变得可以根据图案辨别出其暗含的寓意。通过书里拍摄的一张张艺术品般的绣画,我可以感受到女子出嫁时的喜悦,可以感受到跨越百年的母爱,可以感受到宗教文化的神圣。我愈发爱上了布贴这项技艺。

然而,在第一节民俗文化课上,我询问孩子们是否知道阳新布贴,得到的回答竟然是齐声的“不知道”,这令我十分震惊。庆幸的是,孩子们在课上还是十分积极,在了解后也爱上了布贴。但在往后的乡间调研里,我们也发现这里的居民也是完全不了解阳新布贴。在他们的观念里如果这类文化无法给他们带来经济收入,就没有学习的必要了。

可是一个地方失去了自己原本的文化特色、一味只追求发展,这样真的是件好事吗?我私以为不然。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失去文化自信,那不仅是关于家的“归属感”,更是关于这个地方历史文化的肯定。优秀的文化是精神动力,物质只能满足身体的需求,却无法促进精神的升华。

走近布贴,感受匠心

在我看来,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是刻不容缓的,所以我计划拍一个记录阳新布贴文化传承方面的纪录片。这个时候我就感觉需要求助布贴的专业人士了,于是便联系当地的文化馆布贴传承人胡芳。胡芳老师十分支持我们的想法,愿意为我们讲解布贴以及演示布贴制作的流程。

当我们来到文化馆的时候,胡芳老师正在教授小孩子制作布贴。经过蒸煮的糯米在一双双巧手的揉捏下,被均匀地平铺在被裁成不同形状的布料上,通过粘合拼接构成一幅幅灵动的图案。我们被如此巧夺天工的美所打动,赶紧记录下了这个神奇的瞬间。

随后,胡芳老师带着我们来到了绣馆,里面的绣娘正在绣布贴。她们使用五颜六色的针线,采用均衡的配色,在布上来回绣制。原本纯黑的底布在针线的穿插下变得不再单调。胡老师告知我们,文化馆会经常教授当地一些残疾人制作布贴,以此来改善她们的经济状况。近年来,馆内也在研究文创产品,努力创造文化经济价值。

可当问到去往乡村开展文化讲座的次数时,她表示普及布贴的人力有限,很难做到一个地方能去很多次。可我始终觉得文化依旧还是要多普及多宣传,要让更多人了解阳新布贴,爱上这项非遗技术,才能让它生生不息。文化再好也不能拘泥于“酒香不怕巷子深”,要让更多人认识记得,科普和宣传还是非常必要的。

探访名人,探讨传承

在胡芳老师的推荐下,我们幸运地和阳新布贴的发掘者同时也是《阳新布贴》的作者尹关山取得了联系。我认为他可以解答关于阳新布贴目前遇到的传承问题与未来该如何发展。

如今,尹老先生已经从文化馆退休,在老文化宫里创立工作室教授孩子美术。在访谈中,尹先生讲述了当年他在编写《阳新布贴》时,通篇都是自己画制图案。通过一个个地比照实际绣品,给其分类命名,阳新布贴才能得到体系化地记录。

在谈到传承问题时,他表示其实是解决时代变革的问题。阳新布贴的产生是因为旧时物资匮乏,妇女利用碎布制作得出;可如今物产丰富,是否会有人愿意买多块布制作布贴呢?答案大多是不会。另一个就是要有创新,布贴不能循规蹈矩之前的配色构图,要设计出新的款式符合当今时代的审美。

回望如今这个时代,人们做事追求高效率、更多衡量价值。这样好也不好,我们在匆忙间总是可以完成很多,但却忘记了欣赏沿路的风景,感悟生活的美好。有时候,我也想慢下来,多总结、多发现,这样才能得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蝉蜕蝶化,聚薪成炬。这次暑期调研虽短暂但美好。无论是在文化馆欣赏专业老师与绣娘的工匠技术,还是在尹关山先生那里了解他昔年发掘布贴、带领其发展的工匠精神,都让我对阳新布贴这门工艺愈发喜爱。我也希望自己能够为阳新布贴的传承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让这一次远行对社会起到作用。这门优秀的传统工艺不该被遗忘,而应该在岁月的打磨下熠熠生辉。传承文化在路上,你我都应同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43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湖师求真学院人文分院:循环利用社区传 垃圾分类万户走

垃圾分类符合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唯有走进社区宣传垃圾分类理念,才能让市民更充分认识到垃圾分类对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湖师求真学院人文分院一支旨为“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 翁荣敏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宣传垃圾分类,开展社区活动

为了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我们“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共筑绿色菰城梦”实践调研团今天集体出动,去湖州东郡红树湾和翰林世家分别进行了义卖和宣讲活动。雨后的清晨,清新的空气中带着些…… 康敏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实践团队进社区,垃圾分类入人心

俞今天是7.14号,对于我们“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共筑绿色菰城梦”调研实践团队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因为我们团队即将在东柿社区和翰林世家进行垃圾分类的宣讲及相关活动,展示我们…… 俞凯琦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宣讲传文明,义卖送真情

湖州市在几日暴雨的冲刷下终于迎来了一个晴天。伴随着一缕缕的阳光我们在东郡红树湾和翰林世家举办了我们的义卖宣讲活动。在几天忙绿的前期准备下,我们终于在今天上午成功地举办了第一…… 李伊妮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走进东郡红树湾,共创绿色新社区

随着上海最严垃圾分类的来临,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调研实践团的活动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今天上午9点,我们来到东郡红树湾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小区里的大妈大爷、阿姨叔叔、小朋友们…… 徐徐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爱暖人心,义起同行

2019年7月6号,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拉开了帷幕。随着垃圾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饱受垃圾污染之苦,因而垃圾的分类、处理、排放已经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为…… 韩丽洁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翰林世家迎入垃圾分类新时尚

为了响应湖州市首创的“三站三定二进楼”分类制度体系,形成生活垃圾精准分类的“湖州模式”,翰林世家社区特邀请求真垃圾分类调研实践团于2019年7月14日举办“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共筑绿…… 王佳颖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湖师院学生开展社区活动,宣传垃圾分类

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暑期实践活动拉开帷幕。为响应新时代垃圾分类的潮流,人文分院成立以“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共筑绿色菰城梦”调研实践团。为了促进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此调研团于2019年…… 蔡婷婷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最新发布

用青春助力乡村振兴,用爱心谱写支教之路
用青春助力乡村振兴,用爱心谱写支教之路□秦雯静阳(文学院2001班)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是对乡村现实问题的精准回应,也是对乡村发展愿景的科学规划。都说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乡村文化振兴理应是乡村振…
文化振兴,我们在路上
文化振兴,我们在路上———三下乡心得体会□王若滨(文学院2002班)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速递实践队于2021年7月10日在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军垦农场开展为期20天的以“挖掘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课题的支…
夏天的答案:一次寻找和守护文化的旅途
夏天的答案:一次寻找和守护文化的旅途□王贤达(文学院1901班)二十一天的义务支教和调研之旅,是从一道简单的选择题开始的。记得当初第一次踏入师范院校的时候,就和当时班里的团支书谈过参与支教的事情。…
第一次会议
为感受家乡深厚文化底蕴,传承家乡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为明确成员任务,确保暑期传统文化实地调研活动的正常开展。8月19日晚,新能源学院有点着急实践队开展有关“体悟传统魅力,传承传统文化”调研的线上前期…
相遇支教,青春有你
相遇支教,青春有你□闫颖(文学院1903班)“碧光连天,荷花馥香,对景兴怀,乐意情长……您们不顾天气炎热,不顾个人利益,不顾路途遥远,抱着一颗赤子之心,来到军垦农场。孩子们在这个暑假里多亏了您们辅…
寻访“匠人精神”,探求“语言致富”
“实地体验浏阳市特有的夏布文化,走进扶贫车间感悟夏布制作的点滴过程,一定很有意义!”为了亲身体验夏布的制作过程,感受用手工一丝一缕编织的夏布文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法学院“语”你同行实践队…
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杨侠树(文学院2002班)在这“温风至,蛙蝉鸣,瓜果熟”的小暑时节。2021年7月10日,怀着去实践自己的初心和心里的那份冲劲,我和我的团队成员们踏上了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军垦中学支教…
闽江学子三下乡:观塘东红砖古厝之美,感晋江海滨邹鲁之韵
中国青年网晋江7月12日电(通讯员:黄海林)7月8日-12日,由闽江学院海洋学院19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学子组成的“百镇百村镇”乡村调研实践队“糖醋锦鲤”队,在余华老师的指导下,前往晋江市金井镇塘东村…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青春奉献正当其时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青春奉献正当其时——关于参与在阳新县军垦农场支教调研双轨并行“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感悟□余慧君(文学院2002班)百年历史波澜壮阔,百年峥嵘历久弥新。在今年建党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
广东医科大学急救队“急救护航,青春向前”三下乡准备工作开展
大学生网信宜7月25日电(通讯员赖波)2021年7月10日上午,广东医科大学急救志愿服务队“急救护航,青春向前”三下乡分队乘车来到信宜市东镇镇鸿泰新城,在队长家中整理相关物资。下午,分队队员前往信宜市金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