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十八洞村扶贫故事

来源: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秦丽鹃 曾琬淳 胡

十八洞村扶贫故事

文案——秦丽鹃,曾琬淳,胡满琴

图片——“乡村振兴与乡贤文化”暑期实践团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为响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号召、深入学习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展、贯彻当代青年大学生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新时代思想,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五名学生组成暑假实践团队,去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以“乡村振兴与乡贤文化”为主题,通过“乡村调研+帮扶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乡村调查实践,深入了解十八洞村乡村振兴与乡贤文化的发展。

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首倡地,总书记在此地做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十八洞村在这几年来的努力中不仅做到了“脱贫摘帽”,并向“乡村振兴”的目标出发,获得了瞩目胜利。团队成员期望在十八洞村一边参观一边感受,看十八洞的风景,听十八洞的故事,学十八洞的经验,深切感受着精准扶贫给该村该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影响力和执行力。

“交通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7月25日上午,团队成员跟随习总书记的脚步走进十八洞村竹子寨和黎寨,与当地村民和村干部促膝长谈,在村民的交流过程中深入了解十八洞村的脱贫传奇。十八洞村山奇水秀,景色怡人,但因为交通闭塞,处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群众生活长期徘徊在贫困线以下,曾经的十八洞村地处深山,从梨子寨到镇上“一天没一个车,走路要一个半小时。”十八洞村的发展从交通连接开始。在党的支持下,公路修起来了,一条公路将外面的世界与十八洞村连接起来。那来往的公交车,不仅是花垣县的县际公交,更是十八洞村的脱贫公交。便利的交通不仅是村民生活的连接,也是乡村特产外销的通道,更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如今的十八洞村,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2013年,习总书记在参观十八洞村时提到,“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要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当地相关部门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形成了乡村游、黄桃、猕猴桃、苗绣、劳务输出、山泉水、中药材种植等“旅游+”产业体系。如今,苗绣产业已成为十八洞村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成为最受青睐的民族文化产品,给绣娘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为乡村旅游增色。“真没想到,小小绣花针也能讨饭吃!感谢党,感谢时代啊!”一位正在刺绣的阿妈说道。苗绣促使湘西优秀的文化遗产资源转变为优质的脱贫致富动力,实现了非遗项目鲜活传承,圆了湘西农村妇女回乡就业之梦。特色产业是十八洞村发展的法宝与秘籍,到2020年时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8369元,比起2013年的1668元,短短七年时间就扩大了接近10倍,十八洞村成为了精准扶贫示范村。

“参观脱贫史回望乡村振兴”

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的首倡之地,湘西的“首创之为”吸引着外界的关注。十八洞村村史馆记录了十八洞村的发展,从贫困落后到稳健发展,向游客展示了十八洞村的脱贫工作和脱贫成果。团队成员在参观村史观时对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要“因地制宜”才能一举致富。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与乡亲们围坐在一起,探讨脱贫出路的故事。一片平淡无奇的屋场,成为了中国“精准扶贫”理念的启航点。现如今,该地已经建设成为十八洞村扶贫广场,也成为了旅游热门打卡地点。团队成员在精准扶贫广场高举右拳,重温了入党誓词,字字有力,句句铿锵;现场学习后,成员还一起观看了十八洞村脱贫记宣传片,视频记录下的美好十八洞村的发展。

在十八洞村的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沿着总书记的红色足迹亲身走访学习十八洞村的脱贫攻坚发展之路,感受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效果与成就,见证在党的领导下人们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幸福图景。以十八洞村为代表的乡村振兴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折射出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与带头作用。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方针,当九州春花遍地,当万籁长鸣,丹青终将洗净铅华,华夏星河烂漫,炎黄子孙携手共度的凛冬不再寒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14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湖师求真学院人文分院:循环利用社区传 垃圾分类万户走

垃圾分类符合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唯有走进社区宣传垃圾分类理念,才能让市民更充分认识到垃圾分类对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湖师求真学院人文分院一支旨为“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 翁荣敏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宣传垃圾分类,开展社区活动

为了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我们“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共筑绿色菰城梦”实践调研团今天集体出动,去湖州东郡红树湾和翰林世家分别进行了义卖和宣讲活动。雨后的清晨,清新的空气中带着些…… 康敏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实践团队进社区,垃圾分类入人心

俞今天是7.14号,对于我们“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共筑绿色菰城梦”调研实践团队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因为我们团队即将在东柿社区和翰林世家进行垃圾分类的宣讲及相关活动,展示我们…… 俞凯琦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宣讲传文明,义卖送真情

湖州市在几日暴雨的冲刷下终于迎来了一个晴天。伴随着一缕缕的阳光我们在东郡红树湾和翰林世家举办了我们的义卖宣讲活动。在几天忙绿的前期准备下,我们终于在今天上午成功地举办了第一…… 李伊妮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走进东郡红树湾,共创绿色新社区

随着上海最严垃圾分类的来临,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调研实践团的活动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今天上午9点,我们来到东郡红树湾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小区里的大妈大爷、阿姨叔叔、小朋友们…… 徐徐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爱暖人心,义起同行

2019年7月6号,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拉开了帷幕。随着垃圾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饱受垃圾污染之苦,因而垃圾的分类、处理、排放已经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为…… 韩丽洁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翰林世家迎入垃圾分类新时尚

为了响应湖州市首创的“三站三定二进楼”分类制度体系,形成生活垃圾精准分类的“湖州模式”,翰林世家社区特邀请求真垃圾分类调研实践团于2019年7月14日举办“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共筑绿…… 王佳颖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湖师院学生开展社区活动,宣传垃圾分类

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暑期实践活动拉开帷幕。为响应新时代垃圾分类的潮流,人文分院成立以“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共筑绿色菰城梦”调研实践团。为了促进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此调研团于2019年…… 蔡婷婷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最新发布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园艺科技学院“环保在行动”小组在暑期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值得我们去留意、去爱惜,不必说初春草长莺飞,夏季青山绿水;家乡用它宽厚的胸怀滋养与哺育着我们,但是,我们对家乡、对家乡丰…
南财学子三下乡:助力疫情防控
为了进一步了解基层防疫单位的详实防疫措施,在7月20日,团队成员分别前往常州市武进区仁和家园、南通市通州区李家楼村,以采访居民的形式,获取中央防疫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开展进程。据调查,社区作为疫情防…
安庆市独秀园:尽微薄之力传革命精神
为深入了解陈独秀先生的事迹,学习其勇于开拓创新、为国奉献的精神,7月18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安庆“映山红”社会实践团队赴往安庆市独秀园。在独秀园,实践团队先是参观学习,接着采访了馆长田地山和科…
乡村振兴路漫漫,安财学子展风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价值目标是脱贫攻坚,带动我国农村市场经济不断发展。《2020年政府管理工作分析报告》表示,今年将把稳定就业和保障民生视为首要课题,坚决脱贫攻坚…
学抗洪故事,传爱国精神
7月17日以来,河南省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强降雨持续多日,带来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实践队员的心。为学习抗洪事迹,更好地向…
品十八洞村发展故事 悟精准扶贫正确方向
品十八洞村发展故事悟精准扶贫正确方向文案——秦丽鹃,曾琬淳,胡满琴图片——“乡村振兴与乡贤文化”暑期实践团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为响应中国特色社会…
这个夏天,最耀眼的是师生情
为支援乡村教育,对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7月11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安庆“映山红”社会实践团队在安庆市杨桥镇花山村开展了为期十四天的支教活动。师生虽然年龄有差异,但对待…
合肥工业大学赓续红色精神实践团线上参观
时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赴上海市,江苏省“探寻革命道路,传承红色基因”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响应…
谱写支教旋律,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7月28日,合肥工业大学“情系乡村教育,构建阳光课堂”三下乡实践团队历经五个小时车程,来到了距合肥两百公里以外的宿州市灵璧县砂坝小学,开启了为期一周的支教旅程。在这短短的七天里,原本想要为孩…
“三下乡”感悟: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
“三下乡”感悟: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七月流火,八月未央。7月15日,巢湖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实践团队的“逐梦青春团”七人组小分队在首站巢湖市,开展了2021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