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8日下午,浙江理工大学“情商·成长”暑期社会实践团小分队来到中国扇博物馆开展“寻味非遗,创‘心’体验”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全方位参观场馆,溯寻中国扇文化源起,深入了解与体验中国制扇技艺,汲取优秀文化,品味非遗魅力。
中国扇博物馆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中国唯一一个以扇为专题的博物馆,从“中国扇的起源与历史”、“中国扇文化”、“中国扇业”、“精湛的扇艺”四个部分,展示古典优雅的扇文化及巧妙精湛的制扇技艺。
进入场馆首先看到的是扇的历史起源与发展史。中国有关扇的最早记载是舜帝作“五明扇”。到殷商时期,出现了用野鸡尾羽做成的“锥尾扇”。这些都属于长柄扇,主要服务于社会上层,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显示贵族和帝王威仪的器物。随着扇的不断发展,陆续出现团扇和折扇的身影。
自北宋年间日本折扇传入中国后,因其开合自如,在明代出现广泛的制造和使用,制扇技艺也不断传播与发展开来。开料、制扇骨、画扇面、糊扇面等等,制扇的每一个步骤在场馆中都被清晰的展示出来,让团队成员更进一步的了解古时是如何制扇的。
随着扇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制扇业在不同的地区发展起来。早期扇业中心在齐、楚一带,固有“齐纨楚竹”的说法。宋代的制扇业,尤其是南宋的制扇业,都城临安(杭州)是最集中和最著名的地方,甚至出现了长达二里地的扇街。在场馆内也为我们还原展示了许多当时的扇店,实践团成员在参观扇店的时候可以真实感受到当时扇业的兴隆,仿佛身临其境当时的买卖现场。
中国扇历史悠久,在长达数千年的岁月里,扇除了引风纳凉外,还与社会政治、民俗风习、艺术创作发生密切的关系,现如今不仅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承载人们观念和情感的载体,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活态传承扇文化、发展制扇技艺,对保护好扇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至关重要,这个暑假浙江理工大学大学生“情商·成长”暑期社会实践团也将继续探索,寻味传统非遗技艺,创“心”体验非遗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79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青年,正积极投身其中,为老旧社区的蜕变贡献着独……
社区热心青年小队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老年人口占比近30%,长期面临停车难、环境差、文化活动匮乏等……
社区热心青年小队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陕西锣鼓,起源于隋唐时期,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广泛流传于西安城区及终南山周边的周至、长安、铜川等地。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文化……
“星星之火”实践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在当前时代,随着共享经济和智能服务的快速发展,田野社区积极响应并融入这一趋势,通过多项创新措施大力提升社区便捷性与共享性,进一步推动社区生活方式的转型。共享家服务打造便捷生……
青力青为助基层实践团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在当前时代,随着共享经济和智能服务的快速发展,田野社区积极响应并融入这一趋势,通过多项创新措施大力提升社区便捷性与共享性,进一步推动社区生活方式的转型。共享家服务打造便捷生……
华北电力大学青力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党建引领与智慧物业:打造高效、智能与共建的田野社区服务在新时代背景下,田野社区积极践行党建工作,推动党建与智慧社区建设深度融合,探索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全方位打造……
青力青为助基层实践团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田野社区数字化转型助力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智能设施引领便捷安全新生活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田野社区在智能设施的引入和整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极大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日常便……
青力青为助基层实践团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当前,保定市正在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多个街道和社区正在积极推动“智慧社区”建设,逐步提升精准治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田野社区的老旧小区智慧建设,……
华北电力大学青力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