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音,技艺非遗
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这次活动紧跟“传承保护非遗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点睛”的步伐,让同学们更进一步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扬出一份力,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2022年7月1日至7月4日,浙江农林大学“历史回音,技艺非遗”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湍口镇,拜访湍口镇非遗传承人们,感受非遗风采。活动共分为4个篇章: “艺术篇——湍口烫画”“音乐篇——昌化民歌”“美食篇——三联索面”“手艺篇——湍口布鞋”。
1.艺术篇——湍口烫画
“技艺烫画守初心,传承非遗砥砺行”
非遗烫画传承人叶福来爷爷为他们讲解烫画,展示烫画作品。栩栩如生的图案,深浅勾勒的线条都体现了老匠人的匠心。在老师傅的指导下也亲自实践成员体验了烫画的制作。

叶福来老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以火为墨,用匠心绘制了一件件精美作品,令人感佩。

2.音乐篇——昌化民歌
“聆听民歌,回荡千年”
湍口民歌表演者带来了高亢嘹亮的民歌表演,歌声婉转悠扬,余音绕梁,飘散着稻麦的芬香和泥土的气息,充满收获的喜悦。

3.美食篇——三联索面
“大山里的美食,韶光下的文化”
湍口索面传承人王爱萍为实践成员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索面的制作过程,并演示了制作索面的方法。实践成员也纷纷参与,感受索面的魅力。

4.手艺篇——湍口布鞋
“湍口寻非遗,针线走湍口”
脚穿千层底,跨越百重山,中国的老布鞋,游子脚下的路。实践成员和布鞋传承人俞师傅一起制作了一双布鞋,深刻感受了老师傅十年如一日的匠心。

实践总结:
通过走访湍口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湍口镇非遗传承人交流学习湍口镇非遗的现状、特色、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发展规划,实践成员深刻体会到了发扬和保护乡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此外,通过实践,实践成员强化了创新意识,提高了组织协调、服务社会的能力,为实现文化振兴贡献了农林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71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社会实践日志近日,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进校园的活动,本次进校园活动主题为“榜样的力量”。宣讲团成员通过向孩子们讲述榜样的故事,以提升成长成才的动力。……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近日,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进校园的活动,本次进校园活动主题为“红色精神永流传”。宣讲团成员通过向孩子们讲述红色革命故事,以提升成长成才的动力。本次活……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今天,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之传承红色经典。本次活动参观的红色景点是——漯河市临颍县南街村。跟随者讲解员的步伐,我们将深度了解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南……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实践日志6.23今天是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三天,也是第三次开展活动,今天我们跟随讲解员参观的是淇县大石岩红馆。馆内重点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以来取得的……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今天是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第二次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刘少奇故居。在参观时我们看到了刘少奇同志过往的一些照片,以及刘少奇同志的塑像。刘少奇同志的革命精……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每当五星红旗随太阳一同升起,耳边又响起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总会令我感动,每次我感动就会忆起我们人民革命的艰苦历程,想起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七十年前的今天,由于……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每当五星红旗随太阳一同升起,耳边又响起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总会令我感动,每次我感动就会忆起我们人民革命的艰苦历程,想起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七十年前的今天,由于……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1936年8月2日凌晨,黑龙江省珠河县(今尚志市)小北门外,传来了一阵低沉沙哑的歌声,随着歌声,人们看到被敌人绑在一辆马车上“游街示众”的赵一曼。马车来到小北门外,赵一曼衣衫褴褛,……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