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忆王家坝精神,悟蒙洼人民情怀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作者:琑

渡江精神、大别山精神、王家坝精神等发端并孕育于江淮大地的安徽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淮儿女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内涵,成为鼓舞激励安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动力。为高举江淮旗帜,赓续安徽红色精神,深入学习王家坝精神,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生李锦玉于2023年7月9日下午14点出发前往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防洪纪念馆,通过人员讲解、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进行参观学习。

据了解,王家坝抗洪纪念馆坐落在阜南县王家坝镇,是我市首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王家坝闸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4740平方米,其中布展面积4160平方米。展厅共分千里淮河·沧桑蒙洼、顾全大局·舍家为国、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同舟共济·风雨战歌、科学治水·丰碑长存、牢记嘱托·再展担当、魅力阜南·滨淮花园等7部分,馆内选树了7名在淮河治理和防汛救灾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模范人物,展出照片、文献、实物、影像、雕塑等珍贵资料2000余件,全面展示了淮河治理、抗洪抢险、生产自救、领导关怀等光辉历程,生动诠释了王家坝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科学内涵。王家坝位于淮河中上游分界处。这里不但有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闸,还有库容7.5亿立方米的淮河濛洼蓄洪区,在淮河防汛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1953年建闸以来的12个洪水年份里,王家坝共开闸蓄洪16次,蓄洪区内近16万人口1.18万亩耕地反复化为一片汪洋。正是王家坝人的无私牺牲和奉献,换来了整个淮河流域的安澜。正如总理所言,“王家坝精神”是王家坝几代人努力奋斗积累的宝贵财富,是淮河儿女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

此次参观活动中,主要学习了王家坝精神的内涵和形成、蒙洼人民的同舟共济、子弟兵的无私奉献、蒙洼蓄洪工程的建设、第十六次开闸蓄洪工作、王家坝蓄洪工作的模拟过程、王家坝湿地总体规划以及近百年来蒙洼地区的蓄洪时水位。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首先聆听着王家坝之歌,感受着王家坝子民对蓄洪命令的理解,对四方关怀的感激,对军民一心的感慨。接着通过视频了解蒙洼党员干部积极投入蓄洪工作。并通过一张张照片看到在抗击洪魔、保卫家园的历次斗争中,人民子弟兵闻讯而动、向险而行,人民子弟兵顶风浪、筑堤坝、除险情、护群众,用血肉之躯筑起生命防线,他们充分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理念,在防汛救灾一线,担负巡堤查险、运送物资、加筑堤坝、封堵管涌等急难险重任务,哪里有危险,他们就奔向哪里;哪里有困难,他们就支援哪里,充分发挥了突击队和生力军作用,以实际行动谱写了鱼水情深的时代新篇,有力彰显了军民团结的精神内涵。在与洪魔抗争的日日夜夜,党旗红、军装绿成为蒙洼地区最亮的色彩。民兵的“猫儿洞”更是让我们深刻铭记抗洪救灾的艰辛。

最后,我们了解到2020年7月的王家坝第十六次开闸蓄洪。为保护堤防安全、淮河安澜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接国家防总命令,淮河王家坝闸开闸,蒙洼蓄洪区启用蓄洪。这次蓄洪做到了“五个最”——最猛、最急、最快、最稳、最早。通过视频模拟近距离观看王家坝蓄洪的全过程,更加准确地看到王家坝各个桩高出30米的用途,以及在蓄洪后,蒙洼人民的积极抢救受损农作物。

此次实践活动收获良多,王家坝精神是“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尊重规律、综合防治的科学治水精神。”王家坝精神,在淮河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孕育,在党领导蒙洼人民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伟大实践中诞生。它是新中国成立后淮河治理的真实写照,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颍淮大地的生动实践,是蒙洼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回顾淮河抗灾史、自救史、治理史。我们深刻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没有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就没有一次次淮河防汛救灾的胜利,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我们要进一步继承弘扬王家坝精神,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84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湖师求真学院人文分院:循环利用社区传 垃圾分类万户走

垃圾分类符合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唯有走进社区宣传垃圾分类理念,才能让市民更充分认识到垃圾分类对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湖师求真学院人文分院一支旨为“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 翁荣敏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宣传垃圾分类,开展社区活动

为了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我们“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共筑绿色菰城梦”实践调研团今天集体出动,去湖州东郡红树湾和翰林世家分别进行了义卖和宣讲活动。雨后的清晨,清新的空气中带着些…… 康敏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实践团队进社区,垃圾分类入人心

俞今天是7.14号,对于我们“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共筑绿色菰城梦”调研实践团队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因为我们团队即将在东柿社区和翰林世家进行垃圾分类的宣讲及相关活动,展示我们…… 俞凯琦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宣讲传文明,义卖送真情

湖州市在几日暴雨的冲刷下终于迎来了一个晴天。伴随着一缕缕的阳光我们在东郡红树湾和翰林世家举办了我们的义卖宣讲活动。在几天忙绿的前期准备下,我们终于在今天上午成功地举办了第一…… 李伊妮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走进东郡红树湾,共创绿色新社区

随着上海最严垃圾分类的来临,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调研实践团的活动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今天上午9点,我们来到东郡红树湾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小区里的大妈大爷、阿姨叔叔、小朋友们…… 徐徐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爱暖人心,义起同行

2019年7月6号,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拉开了帷幕。随着垃圾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饱受垃圾污染之苦,因而垃圾的分类、处理、排放已经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为…… 韩丽洁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翰林世家迎入垃圾分类新时尚

为了响应湖州市首创的“三站三定二进楼”分类制度体系,形成生活垃圾精准分类的“湖州模式”,翰林世家社区特邀请求真垃圾分类调研实践团于2019年7月14日举办“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共筑绿…… 王佳颖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湖师院学生开展社区活动,宣传垃圾分类

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暑期实践活动拉开帷幕。为响应新时代垃圾分类的潮流,人文分院成立以“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共筑绿色菰城梦”调研实践团。为了促进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此调研团于2019年…… 蔡婷婷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最新发布

“三下乡”社会实践——“望来路,向新程”实践团走访抗美援朝老兵,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2020年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
十堰学子三下乡:阳光耀人间,助残暖人心
中国青年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钱海涛)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弱助残的传统美德,6月26日上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助梦者-爱之舟…
满怀热忱 满载希望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为期一周的“三下乡”之旅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我彷佛沉浸在那段日子,跟不上节奏。七天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这不长不短的七天让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湖北学子三下乡:阳光耀人间,助残暖人心
中国青年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钱海涛)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弱助残的传统美德,6月26日上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助梦者-爱之舟…
爱心助农,奏响美丽乡村赞歌
中国青年网凤阳7月7日电(通讯员陈悦)为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深入农村生活,体味劳作的辛苦和果实的来之不易,提高农民生活水平。7月3日,巢湖学院赴滁州市凤阳县助农乡村振兴实践团来到凤…
七月,我们相约芜湖铁画博物馆
2023年6月26日,由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15名本科生组成的实践团队在带队老师的指引下,赴芜湖铁画博物馆进行为期两周的暑期社会实践并参观学习。在这里感受铁画文化,了解铁画博物馆的历史,希望能将…
品味劳模事迹,践行劳模精神
7月5日,为深入践行劳模精神,同时加强青年学生的劳动教育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本调研团开展了一次精彩纷呈的劳动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亲身参与劳动,让青年学生深刻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重要性,增强学…
青年学子返家乡,心系桑梓有担当
【为志愿】社会实践|六有青年实践团:“我是雷锋”沈阳志愿者在行动为志愿2023-08-0717:06发表于辽宁图片01实践团成员图片王凯加“六有青年”社会实践团队队长,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负责参与实践,组织,联系…
“二十大”里的洪汝兰
党的二十大以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
汽院学子三下乡:筑爱助残,一路同行
中国青年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钱海涛)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弱助残的传统美德,6月26日上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助梦者-爱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