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赴滁州市琅琊区老旧社区绿地空间基本情况调研

来源:滁州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作者:金喆

【暑期“三下乡”】开展的对老旧社区绿地环境情况的调研

2023-07-2

(通讯员:李俊伟)2023年6月28日,实践队来到了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城西的老旧小区于公共绿地空间进行了调研,在这次的调研中我们调研小组对当地的老旧小区的公共空间进行了走访和实地考察。开展了线上问卷调查充分采取民意。

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大型的志愿服务活动,对此次活动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是为了锻炼自己独立自主、与人交往的能力,还想通过社会实践团队合作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

队员们在做好准备之后,便开展了调研工作。刚开始我们小组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始展开工作。在开始的时候我们去实地走访调查了一番,采取了民众的意见进行了调查问卷的制作。

图注:线上调查问卷部分结果图例

图注:城南遗址公园调查记录。

在这次的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小组发现了实地的一些问题,例如:在绿地活动的人群大多都是老年人和小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小组认为这个绿地空间的游玩人群,应该要包括青年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到绿地空间游玩的人基本都是抱着来散步的念头,其他的想法比较的少。所以我们小组集体讨论得到了一个对于老旧社区公共绿地空间的改进计划,比如在公共绿地空间增加一些游玩设施,如:专门的垂钓点、小型的游乐场、小型的小吃街、水上的游玩项目等等。

图注:小组对于老旧小区绿地空间改进计划讨论过程

对于此次的绿地调查以及改进计划我们小组搜集了部分该地区的老旧小区的绿地空间的一些古代建筑进行了调查,考虑其为什么会存在,以及其存在了那么久的原因。具体参考设施如下:

一、上水关

图注:上水关遗址

唐代,由于滁州城池越过了小沙河向东北发展,小沙河变成了内城河,城内的一段河流不再具有护城河的作用了。明嘉靖胡松编的《滁州志》说:“唐武德三年修筑子城及西水关。予尝行视其下,见其石上有‘尉迟敬德监造’数字。考敬德传,不云有事于滁;而石上云云,要之不诬。又太和三年重修。今水关联属西城,形势规制较若画一,其为唐初筑建疑可据云。”康熙《滁州 志》云:“东晋侨立郡后,涧东一带居民渐繁。唐永徽间始建弘济桥,拓州城为七里,而上水关之桥构焉。”就是说,滁州城的上水关,最早建于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是和子城一道修建的。那时候修建的应该是桥,还不是水关,因为武德年间小沙河还不是流入城中的内城河。唐代永徽年间修建弘济桥的时候,同时也重修了上水关。此时的上水关,具有通行、护城的双重作用了。

现存的上水关是宋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建康都统司重建的。关下骑河水面上有三个拱门,中间的拱门圈口上刻有“嘉定十年建康都统司创建”字样。上水关系块石基础砖砌拱形桥,似古代城墙。全长35米,宽13.5米,高出水面10米,巍峨雄壮。桥面与地面持平,可以行人,联通两岸。上水关的左右与罗城相连,成为罗城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固城防。桥下三孔均跨径5米,中间一孔较高,为9.5米。这时候的上水关,主要是用来保护城池的了。胡松在《滁州志》里所说的“尉迟敬德”字样,估计是宋代重建上水关的时候,使用了唐代原来上水关建筑物的砖石。

明代成化九年上水关重修,增置铁栅,上设辘轳、桩石,按时启闭;建关楼、窝铺,驻兵守卫,以加强城防。万历四十三年,知州戴瑞卿重建。

此关如今基本保持完好,桥孔两侧供铁栅启闭用的凹槽,如今还在。但桥上关楼等建筑设备已无存。1978年,有居民在关桥的两端以及桥上建筑了民房居住。

上水关为滁州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弘济桥(广惠桥)

图注:弘济桥(广惠桥)遗址

又名广惠桥,俗称西桥,建于永徽年间,距今大约有1460年的历史了,为滁州城内最古老的建筑物。初为木桥,屡有重修。今桥是明代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州守熊琦和乡贤胡松捐资重建的,为三孔条石拱桥,全长35.3米,宽6.3米,中孔跨径8米,两侧孔径均为6.5米,三孔的圈顶都刻有形象各异的兽头石浮雕。1931年大水冲毁

桥西头,地方绅士黄准臣出面集资重修。南侧原有明代建桥石碑,北侧有民国修桥石碑,均为日军侵滁时所毁。

三、下水关

图注:下水关遗址

位于滁城城东小沙河上,与上水关东西相向,护卫着滁州城。《滁阳志》说:“水关二座,上水关在西城,下水关在东城,俱跨沙河之上,宋嘉定中修建。是时,滁隶建康都统司。今其门上有‘嘉定十年建康都统司创建’十余字。”现存下水关为洪武十六年(1383年)修,关门上留有“洪武十六年守御滁州千户所圈砌”十四个字。

下水关为罗城城墙的一部分,建筑风格基本同上水关一样,全长21米,宽5.1米。三孔,砖石结构。中孔径8米,两侧孔径各为5米,高及水面为7米。桥拱为长110厘米、宽60厘米的弧形大青石砌成。正德十三年(1518年)指挥谢贤、嘉靖十二年(1533年)知州赵大纲重修,关门增设栅栏,有辘轳、桩石,便于启闭。还召集居民在附近居住,种树,作为护关屏障。

1954年降低高度,改为公路桥。其南侧至南门的一段城墙,改为最早的环城公路。1981年桥面、桥身两侧进行了维修。

下水关为滁州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古城改造遵阳街工程

古城改造遵阳街工程总建筑面积约5.8万㎡,总造价约3.3亿元。包括两部分,一是政府实施的:历史保留区(修缮区,约9000㎡)、游客接待中心(约9000㎡)、文峰亭(由文峰塔调整)、瓮城、大东门、丰山书院(2000㎡)、省保文物“下水关”修缮、重建孟公桥、内城河两岸景观,造价约1.6亿元;二是祥源公司实施的:新建仿古建筑群(C、D地块,36000㎡),造价约1.7亿元。

遵阳街位于滁州老城东部,原津浦铁路西侧,旧时曾是滁州繁华的经济文化中心和工业发源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遵阳街存在着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安全隐患多,老建筑失修的问题,通过本次改造对留存下来的民居进行修缮,在恢复原有建筑格局的基础上增加新建建筑,同时新建建筑保持传统风貌设计,着力于再现周边历史格局,使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应有的城市效应,展示古城独特魅力,服务于市民和游客。

此次的三下乡暑期调研活动使当地的政府充分了解到了当地民众的对于老旧小区绿地空间的想法,为当地的民众会有一个更好的绿地空间的体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42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实践日志之榜样的力量

社会实践日志近日,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进校园的活动,本次进校园活动主题为“榜样的力量”。宣讲团成员通过向孩子们讲述榜样的故事,以提升成长成才的动力。……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红色精神永流传,喜迎二十大

近日,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进校园的活动,本次进校园活动主题为“红色精神永流传”。宣讲团成员通过向孩子们讲述红色革命故事,以提升成长成才的动力。本次活……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实践日志之南街村的崛起

今天,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之传承红色经典。本次活动参观的红色景点是——漯河市临颍县南街村。跟随者讲解员的步伐,我们将深度了解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南……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实践日志之淇县大石岩红馆

实践日志6.23今天是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三天,也是第三次开展活动,今天我们跟随讲解员参观的是淇县大石岩红馆。馆内重点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以来取得的……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实践日志之伟人刘少奇的故居

今天是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第二次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刘少奇故居。在参观时我们看到了刘少奇同志过往的一些照片,以及刘少奇同志的塑像。刘少奇同志的革命精……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七律长征中的长征精神

每当五星红旗随太阳一同升起,耳边又响起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总会令我感动,每次我感动就会忆起我们人民革命的艰苦历程,想起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七十年前的今天,由于……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长征精神永垂不朽,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

每当五星红旗随太阳一同升起,耳边又响起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总会令我感动,每次我感动就会忆起我们人民革命的艰苦历程,想起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七十年前的今天,由于……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甘将热血洒中华——赵一曼烈士

1936年8月2日凌晨,黑龙江省珠河县(今尚志市)小北门外,传来了一阵低沉沙哑的歌声,随着歌声,人们看到被敌人绑在一辆马车上“游街示众”的赵一曼。马车来到小北门外,赵一曼衣衫褴褛,……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最新发布

胜利油田,党建引领
中国青年网东营8月11日电(通讯员王子萌)胜利油田青春党建实践队前往胜利油田参观,选择了石油工艺研究院作为第一打卡地,石油工艺研究院在石油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开发和研究成果,能为我们国家能源事业作出…
养好“致富牛”,铺就乡村振兴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2023年7月8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建筑与材料学院“晨曦”筑梦发展成就观察团来到重庆市荣昌区清流镇…
追寻红色足迹,弘扬红色精神
河工大学子暑期实践:追寻红色足迹,弘扬红色精神2023年8月20日,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物联网2204班“工大插秧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为学习二七精神来到郑州市二七区二期纪念馆参观学习。郑州二七罢工…
赴阜阳市博物馆探究传统文化新闻稿
为进一步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挖掘老城文化资源,土木工程系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安徽省阜阳市开展“探究传统文化”实践活动。2023年7月20日,实践小分队前往阜阳市博物馆和文化馆进行调研。7月20日上午,实…
传承家风文化,践行美丽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家。”2023年7月6日,重庆…
党建助力油田发展,创新推动转型之路
中国青年网临沂8月10日电(通讯员徐奕来)为了深入了解党建对于油田发展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推动石油城市的转型发展,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胜利油田,青春党建”实践队于8月9日前往东营市开展实践活动…
湖北学子三下乡:以童心爱国,以支教助长
中国大学生网8月20日电(通讯员雷晴)为传递爱国主题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8月上旬,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在通海口镇共和村党群活动中心开展了系列…
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粮食安全事关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
以党建之火,燎胜利之原
中国青年网淄博7月3日电(通讯员张亚文)为深刻理解党建工作对胜利油田等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寻找未来党建工作在新发展理念下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改革路径,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胜利油田,青春党…
关注健康,用爱成长
中国青年网安陆8月20日电(通讯员郑汪奇)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生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用爱温暖成长之路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学生们关注孝感市安陆市王义贞镇的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用爱和关怀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