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华南师大学子三下乡:品河源文化,享非遗之美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华师书协流墨队

中国青年网潮州8月1日电(通讯员 陈晓霞叶珍彤) 7 月 17日至 7月 26日,华南师范大学书画协会流墨实践服务队与河源市和平县华强中学共同举办“流墨绘源,盛色一夏”线下夏令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响应“送经典到基层”的号召,传播河源市当地特色文化,增进对河源非遗文化的认识,助力文化传承和发展,流墨队艺体组以华强中学初一、初二年级学生为对象,组织开展了河源非遗文化系列课程。系列课程主讲人由艺体组的叶珍彤和陈晓霞担任。

本次河源非遗文化系列课程分为两大环节,艺体组分别从忠信花灯和墩头蓝两种河源特色文化入手,带领学生通过理论课堂和手工实践两种方式深入学习河源非遗文化,课程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们。“河源非遗”忠信花灯手工制作课、“染作岭南山水色”墩头蓝布料扎染实践课这两项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在墩头蓝文化知识学习课堂,陈晓霞围绕“留住一抹墩头‘蓝’”的主题,从墩头蓝的基础知识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选择以墩头蓝纺织工艺的发展历史为出发点来进行墩头蓝的通识内容讲解,使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墩头蓝工艺传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图为流墨实践服务队陈晓霞上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晓霞供图

在教学过程中,陈晓霞从原料、图案、色彩、技艺四个方面重点讲解了墩头蓝工艺的艺术特征,结合图片、视频等方式着重讲述了墩头蓝制作工序的五个环节,带领学生们从墩头蓝工艺的艺术特征中提炼了墩头蓝精神。在思考环节学生们反响热烈,踊跃举手表达自己对墩头蓝工艺当代传承发展的认识与建议,对墩头蓝精神的现实贯彻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都得到了教师的赞赏与鼓励。

图为学生上课踊跃举手回答。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晓霞供图

在墩头蓝文化学习的第一节课堂,陈晓霞带领学生们追溯墩头蓝工艺的“前世今生”,从过往的发展历史到当代的传承发展,从艺术特征深入到精神学习,进一步地增强了学生对墩头蓝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并鼓励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传承墩头蓝精神,投入到河源墩头蓝文化传播的大队伍中。

在墩头蓝文化学习的第二节课堂,陈晓霞将墩头蓝制作工序中染色环节的理论知识和手工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调制染料并进行布料扎染。

通过对上节课染色工序的回顾,她首先向学生们讲解布料扎染的四个步骤,帮助学生们掌握布料扎染的流程。随后,教师向学生现场示范图案扎结技巧,在PPT上呈现布料扎结的详细步骤。讲明布料扎染的注意事项和流程分工后,学生们积极讨论,运用分配好的工具迅速进行布料扎染实践活动。

图为学生向老师请教布料扎染技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晓霞供图

图为学生合作进行布料扎染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晓霞供图

在布料浸染颜料的等待时间内,陈晓霞组织学生进行墩头蓝知识竞答,问题根据课堂所学的墩头蓝工艺相关知识设置,涵盖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开放题等多种题型,学生们反响热烈,都能踊跃举手并正确回答,进一步巩固对墩头蓝文化知识的认识。

通过墩头蓝布料扎染实践课,学生们对墩头蓝扎染技艺的流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收获了完成扎染作品的成就感。基于此,教师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扎染知识进行创作,将墩头蓝技艺相关知识运用于实践。

在忠信花灯手工制作课堂,叶珍彤围绕河源传统节日,从忠信吊灯习俗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选择以忠信花灯的来源以及发展的通识内容讲解,使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忠信花灯传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图为老师叶珍彤上课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叶珍彤供图

在教学过程中,叶珍彤从外形、图案、色彩、技艺四个方面重点讲解了的忠信花灯艺术特征,结合图片、视频等方式着重讲述了忠信花灯的制作过程。在同学们了解制作过程后,叶珍彤便以比赛的形式,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制作出完整的忠信花灯。

图为老师在教同学们完成花灯制作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叶珍彤供图

图为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制作花灯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叶珍彤供图

同学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互相配合,有的共同搭好花灯的框架,有的负责花灯的灯盖,灯裙,有的负责剪纸,设计图案,在小组成员的齐心协力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个小组都有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个忠信花灯。

图为叶珍彤记录投票过程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叶珍彤供图

接着叶珍彤便组织每个小组派出两个代表上讲台进行展示花灯,代表要说出小组的创作思路过程以及意义,在所有小组展示完毕后,告诉同学们每个组有三票机会,让各小组决定把票投给哪一组的花灯,获得票数最高的小组,即可获得积分奖励。同学们为了不辜负自己的小组的共同付出,踊跃站在讲台,激昂地解读自己小组完成的花灯,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真正的了解了非遗传承的不易也明白了忠信花灯的意义。

河源非遗文化系列课程,在学生们的欢笑声中落下帷幕。民间美术——忠信花灯和“染作岭南山水色”墩头蓝布料扎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点,对民间美术的认识与探究,有利干学生们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突出的表现了广大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学生学习一种民间艺术,可以积极健康他们的思想和境界,影响和规范着学生的道德及行为。在这次活动中,流墨队队员和同学们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最终收获到了自身的进步与成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36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湖师求真学院人文分院:循环利用社区传 垃圾分类万户走

垃圾分类符合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唯有走进社区宣传垃圾分类理念,才能让市民更充分认识到垃圾分类对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湖师求真学院人文分院一支旨为“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 翁荣敏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宣传垃圾分类,开展社区活动

为了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我们“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共筑绿色菰城梦”实践调研团今天集体出动,去湖州东郡红树湾和翰林世家分别进行了义卖和宣讲活动。雨后的清晨,清新的空气中带着些…… 康敏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实践团队进社区,垃圾分类入人心

俞今天是7.14号,对于我们“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共筑绿色菰城梦”调研实践团队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因为我们团队即将在东柿社区和翰林世家进行垃圾分类的宣讲及相关活动,展示我们…… 俞凯琦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宣讲传文明,义卖送真情

湖州市在几日暴雨的冲刷下终于迎来了一个晴天。伴随着一缕缕的阳光我们在东郡红树湾和翰林世家举办了我们的义卖宣讲活动。在几天忙绿的前期准备下,我们终于在今天上午成功地举办了第一…… 李伊妮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走进东郡红树湾,共创绿色新社区

随着上海最严垃圾分类的来临,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调研实践团的活动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今天上午9点,我们来到东郡红树湾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小区里的大妈大爷、阿姨叔叔、小朋友们…… 徐徐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爱暖人心,义起同行

2019年7月6号,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拉开了帷幕。随着垃圾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饱受垃圾污染之苦,因而垃圾的分类、处理、排放已经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为…… 韩丽洁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翰林世家迎入垃圾分类新时尚

为了响应湖州市首创的“三站三定二进楼”分类制度体系,形成生活垃圾精准分类的“湖州模式”,翰林世家社区特邀请求真垃圾分类调研实践团于2019年7月14日举办“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共筑绿…… 王佳颖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湖师院学生开展社区活动,宣传垃圾分类

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暑期实践活动拉开帷幕。为响应新时代垃圾分类的潮流,人文分院成立以“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共筑绿色菰城梦”调研实践团。为了促进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此调研团于2019年…… 蔡婷婷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最新发布

建大学子深入实践,寻找咸阳文化
为了解咸阳市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况,体会在疫情恢复后当地的人文气息,传承和弘扬当地传统艺术,间接推动其旅游产业的发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发展成就暑假社会实践团…
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同建立美好绿色家园
助力黄河生态保护,共建绿色文明家园2019年9月,是黄河治理史上一个值得被记住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自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青岛科技大学赴青岛市“穿越历史,红色 记忆缅怀游”研习党史传承红色精神调研
走进纺织谷,探寻纺织精神21世纪,经历战争炮火的国棉四厂在市场竞争中退出历史舞台,没有留下任何可供观瞻的遗迹。1934年3月,日商开设国棉五厂,厂址选在就是沙岭庄东北侧,靠近李村河入海处。大部分纺织生产…
淮剧文化助能文化兴乡路径的探索
调研背景近年来,淮剧的发展呈现逐渐萎缩的状态,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文化多元化态势锐增,特别是生活的快节奏、快餐式文化流行以及审美和欣赏水平不同,一定程度上阻滞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的发展,本土文化…
黄河之水天上来,生态保护你我他
黄河,中国第二长河,总长度约5,464公里。它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流经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它为中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也孕育了丰富的…
治理黄河,保卫家乡
黄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黄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至今,她仍在供养着1.4亿人口、160万公顷耕地、50多座大中城市。保护母亲河的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是深入贯彻“五大发…
华南师大学子三下乡:健身促发展,趣味运动进校园
中国青年网广州8月1号电(通讯员邓涣枫)定向越野活动赛事是经过华南师范大学校书画协会流墨实践服务队经过多次考察与修改确立下来的体育赛事。定向越野是一项运动员借助地图等工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到访…
西安学子三下乡,体会古都咸阳历史文化
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增强文化自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三秦青年担当行”实践团踏入了秦朝古都咸阳。学习中华五千年文明,践行三秦青年的担当精神咸阳是八百里秦川的腹地、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这里…
志愿奋进新征程∶走进管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感悟社区治理新理念
2023年8月20日,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学院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情况调研组的实践团成员们走进管道社区社区,开展“青春践行二十大,志愿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将青春与志愿服务相交融,以实际行动贯…
三下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扬州大学农村“三水”生态实践团队一直在路上
为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扬州大学农村“三水”生态实践团队的成员在暑假期间,对扬州市内的部分河道的水质环境进行一系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