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母校行”:感恩母校,感念恩师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作者:孟鑫

岁月易逝,师恩难忘。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学生时代,曾饱含深情地感念师恩,“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今日我以母校为荣,明日母校以我为荣。时至今日母校宣誓的誓词仍犹在耳,为了感念母校的悉心培养,恩师的谆谆教诲,2024年1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苯锌向前队成员孟鑫回到初中母校兰陵现代实验学校拜访恩师并参与主题班会和师弟师妹交流学习。

活动伊始,苯锌向前队成员上网仔细了解了母校的历史和发展历程。经上网搜索具体了解到兰陵现代学校坐落在兰陵美酒的故乡——兰陵县兰陵镇。校舍建筑两万多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齐全。是兰陵镇唯一一所管理规范、教学质量一流的市级规范化学校。学校实行幼儿园、小学、初中12年一贯制,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荀子文化的教育思想。

随后,苯锌向前队成员与初中老师沟通联系是否能够进入校园探望老师,得到学校同意后,苯锌向前队成员孟鑫进入校园跟随张珊珊老师游览学校宿舍,餐厅,教学楼,操场等场地,观看了学生午休,数学课堂,体育锻炼等教学活动和生活日常。参观过程中张珊珊老师说:学校现在变化非常大,教学水平逐步提升,学校花草绿植变得更多,学生宿舍水平也有改善,餐饮方面也比以前得到很好的提升。时光荏苒,不仅离开母校的学子在不断地成长,母校自己也在不断地完善旨在为更多青少年打造展翅翱翔蓝天的广阔平台。

然后苯锌向前队成员开始与张珊珊等初中老师交谈回忆初中生活,分享高中以及大学日常学习和生活。在交谈过程中,张珊珊老师展示了许多在学校里拍摄的美丽照片,简述了母校的教学成功,也询问了苯锌向前队成员许多离开母校后的学习生活。通过与各位老师的交流苯锌向前队了解到了母校的发展规划以及目前学生的一些普遍问题。概括来说兰陵现代实验学校在未来发展规划中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均衡发展,不仅要注重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均衡发展。但现在仍然存在少数初中学生贪玩不重视学习的现象,而对这一现象老师也颇为头疼。在这次母校行实践活动中,张珊珊老师也恰好邀请苯锌向前队成员孟鑫召开主题班会以学姐的身份与学弟学妹们共勉学习并分享学习心得,主题班会开始之前,张珊珊老师首先向学生介绍苯锌向前队成员孟鑫,然后开始正式的班会共勉与分享。在班会过程中每位听讲同学都能做到认真听讲,积极互动回答,班会结束后苯锌向前队成员孟鑫指出:老师这个职业的责任是重大的,初中的孩子内心稚嫩,老师就是他们指路人,母校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通过这次主题班会苯锌向前队成员向学弟学妹们传递了努力学习,尊师重教的思想与理念,积极引导他们争做新时代优秀的青少年。

主题班会走进尾声,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也圆满结束。整理母校一日行的心得与体会后,苯锌向前队成员召开线上会议总结各自的收获并自由交流心得体会。会议上队员们共同一致的支持母校是我们人生之路的起点,也是我们成长的家园。而我们都应时刻感恩母校,心系母校。在各自的领域努力进取,争取有一日可以真正让“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这句话成为现实。

母校是我们人生里重要的一段历程,我们要永远保持对她的爱和感激。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才中学考察时强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广大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以人民教育家为榜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我们感念母校的悉心栽培,感恩老师的谆谆教诲,而作为一名师范生应把这一份感恩化作我们前行的动力,化感恩为做一名好老师的动力,把这一份感恩传递下去。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79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实践日志之榜样的力量

社会实践日志近日,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进校园的活动,本次进校园活动主题为“榜样的力量”。宣讲团成员通过向孩子们讲述榜样的故事,以提升成长成才的动力。……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红色精神永流传,喜迎二十大

近日,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进校园的活动,本次进校园活动主题为“红色精神永流传”。宣讲团成员通过向孩子们讲述红色革命故事,以提升成长成才的动力。本次活……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实践日志之南街村的崛起

今天,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之传承红色经典。本次活动参观的红色景点是——漯河市临颍县南街村。跟随者讲解员的步伐,我们将深度了解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南……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实践日志之淇县大石岩红馆

实践日志6.23今天是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三天,也是第三次开展活动,今天我们跟随讲解员参观的是淇县大石岩红馆。馆内重点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以来取得的……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实践日志之伟人刘少奇的故居

今天是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第二次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刘少奇故居。在参观时我们看到了刘少奇同志过往的一些照片,以及刘少奇同志的塑像。刘少奇同志的革命精……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七律长征中的长征精神

每当五星红旗随太阳一同升起,耳边又响起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总会令我感动,每次我感动就会忆起我们人民革命的艰苦历程,想起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七十年前的今天,由于……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长征精神永垂不朽,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

每当五星红旗随太阳一同升起,耳边又响起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总会令我感动,每次我感动就会忆起我们人民革命的艰苦历程,想起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七十年前的今天,由于……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甘将热血洒中华——赵一曼烈士

1936年8月2日凌晨,黑龙江省珠河县(今尚志市)小北门外,传来了一阵低沉沙哑的歌声,随着歌声,人们看到被敌人绑在一辆马车上“游街示众”的赵一曼。马车来到小北门外,赵一曼衣衫褴褛,…… 刘梓晗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最新发布

曲园学子三下乡:躬行核心价值观,奏响时代之强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予以突…
“寻脉非遗”社会实践之让木版年画和风筝焕发活力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曲阜师范大学“寻脉非遗”实践队将前往潍坊市杨家埠大观园(木版年画)和潍坊市风筝博物馆(风筝),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体验等方式,了解非遗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现…
重返母校情,助力成长梦
经过在安徽工业大学一年多左右时间的学习生活,对大学有了更加鲜活生动的理解。对高中阶段,有了更多的思考与感悟。寒假期间,回到家乡心系母校,想要感恩老师。安徽工业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之回访母校活…
婚姻家庭纠纷的解决之道 ——对婚姻家庭纠纷问题的线下采访
婚姻家庭纠纷的解决之道——对婚姻家庭纠纷问题的线下采访在当今社会,婚姻家庭纠纷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深入了解人们对婚姻家庭纠纷的看法和解决方式,我们进行了一次线下采访。以下是一些受访者的看…
弘扬优秀文化,践行文明之旅
导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
承千年精粹,扬文化新篇
中国青年网青岛1月17日电(通讯员薛嘉瑜)千年文化传承脉,百代风华映苍穹。文化传承是当下的热点议题,而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为更好传承的有效举措。文化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源动力,也是社…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感悟科技,改变生活
经过全面分析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态势,深入研判国内外发展形势,针对国科技事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决定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牢牢把握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
传承文化遗产,风华精神家园
中国青年网青岛1月17日电(通讯员薛嘉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探寻柳腔故事,助力文化发展
柳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间,当时“肘鼓子”传入即墨地区,与当地的民间小调、秧歌等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戏剧形式。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柳腔已经成为即墨地区乃至胶东一带的文化瑰宝,并在青岛市…
寻觅柳腔文化,焕发戏曲光彩
随着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我们对地方戏曲——柳腔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以探寻柳腔发展为核心,展开了一系列实地考察与深入了解。柳腔起源于即墨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