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寒假实践|寻脉湘西——古寨重焕新生

来源:东南大学 作者:Traveler

芋头侗寨

芋头古侗寨位于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芋头村,因山峦形似一颗山芋头而得名。芋头古侗寨是典型的山地沟谷侗寨,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年,整个寨子沿山势曲线布局,形成了独特的“山脊型”与“山谷型” 参差错落“杆栏式”吊脚楼群,被誉为南方建筑的“小布达拉宫”。

古寨风貌

2月初的湘西寒风凌冽,却未曾削减我们对这静谧古寨的好奇与热情。走进古寨,神秘的面纱缓缓揭开,我们漫步其中,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

鼓楼、寨门、风雨桥是侗族建筑的三宝;传说侗族人建寨先建鼓楼,“无寨不鼓楼”,一进入芋头古侗寨,采用杠杆原理层层直撑而上,不费一钉一铆全木质建造而成,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的芦笙鼓楼便映入眼帘,巍峨中不失庄严,大气又不失华丽,下五层为四角,上四层为八角,雕梁画栋,是侗族人议事、集会、娱乐的地方,也是芋头古侗寨最漂亮的建筑。

芦笙鼓楼外貌

内部精妙的榫卯结构

采访调研

人是行走的历史,为了更好了解古寨的发展现状,团队采访了古寨景区的前台和名宿老板。

通过她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芋头侗族古寨悠久的历史,依山而建,旁水而居的建筑背景,同时她介绍了侗寨里颇具特色的纺纱织布文化展演。在问到古寨目前的宣传方式和游客情况时,她答道,古寨目前在微信、抖音的社交平台上均有一定的宣传,游客群体主要是来自湖南省本省和广东、广西等临近的省份,而其他地区的游客较少,说明目前的宣传手段和引流方式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接着我们采访了古寨内的一位民宿老板,作为芋头村党委委员兼第三支部书记,同时也是一名返乡创业青年,他对芋头古寨的发展状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从他较为熟悉的民宿领域入手,他向我们介绍了古寨内的住宿情况与游客主要来源。在谈到政府对于古寨发展的支持时,他解释政府主要在基础设施方面进行投入,入进寨公路,寨子内部的污水处理以及内部的硬件设施改造,帮助芋头古寨提升自身的硬实力。作为一名返乡创业青年,他告诉我们像他这样的年轻人还很少,寨子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去外地打工谋生,寨子主要是老人靠偶尔摆摊补贴家用,寨子的旅游业收入不稳定,目前无法作为主业,这也是许多年轻人不愿回来的原因。

作为芋头村的党委书记,他对芋头古寨未来的发展也有自己的见解,他向我们介绍到,就古寨本身而言,除了景区硬件设施的提升,景区内的服务质量也需要一起跟上步子,同时要着眼与景区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增加收入方式。对景区内的闲置房屋,可将其改造为高端民宿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当地百姓从中获取分红,这样在不破坏古寨历史文貌的情况下,帮助古寨向好发展。景区的发展需要大量青年劳动力,如何吸引他们回流呢?他谈到,除了旅游业,政府目前扶持了一个600多亩的钩藤产业基地,该县是中国钩藤之乡,通过县里的政策发展产业,这样在保证基本收入的情况下,旺季有旅游业增收,青年人也就愿意返乡工作了。

与寨中居民相谈后,我们对于古寨有了更深层的了解,也意识到目前古寨发展仍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这也是我们团队后续希望能助力的部分。

地笋苗寨

地笋苗寨坐落在怀化市靖州县第二高峰——九龙山麓。苗寨林木茂盛,流水潺潺,像世外桃源一样。正是这样幽美的环境,才孕育出了苗族歌鼟。苗族歌鼟成功申报为国家第一批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苗族文化的骄傲,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为什么叫做歌鼟呢?“鼟”字是上面一个敲鼓的“鼓”字,下面一个登山的“登”字。从字面上看,表示击鼓的声音,但在当地却是“上台阶,步步登高”“相互比拼”的意思。

地笋苗寨有128栋吊脚楼,楼房沿山坡建造,层层上升,步步登高,展现出典型的花苗民居特色;青石板路层层叠叠,连接着每家每户。地笋苗歌的声部也由低到高,声音层层叠叠,和这里的环境交相呼应。于是人们就用了这个极度符合地笋苗寨气质的“鼟”字。

古寨风貌

漫步苗寨中,这里并未有过度商业化痕迹,除了少数民宿和卖特产的小店,剩下都是村民的住宅。见惯了大城市的喧嚣,踱步于静谧的寨中,徜徉于自然山水里,似乎大脑紧绷的神经也舒缓许多。

寨中旅游业

在到访寨子之前,我们查到苗寨中有民宿接待和居民家中就餐的服务,但实际参观询问后发现目前寨子已经鲜有人接待了,遗憾之余,不免感慨到,似乎这座掩映于山中的独特建筑,也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

这座寨子是诗情画意苗族人的故乡,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世外桃源,我们赞叹于它独特的自然风光,更流连于其中友善而淳朴的人们。

总结

沱江潺潺,山风飒飒

这里是文人墨客眼里的诗和远方

是《桃花源记》中奇妙的乌托邦

是深藏大山里的非遗密码

在地球村时代,湘西和世界的距离已经无限近,神秘的面纱早已揭开,而它骨子里的炽热奔放、烟火浓情仍在山水间演绎。

期望在新书的崭新篇章中,她的美好,她的魅力能被更多人所了解。

此次古寨之行,我们感受到簇拥于群山怀抱中的少数民族的生活风貌,同时也了解到古寨发展遇到的瓶颈,期待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为湘西之美展现于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排版:孙恩粤

文字:孙恩粤

图片:李歆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90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伴孩子成长

2021年7月10日暖莲城-蒲公英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队开展第十四天暑期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今天上午,我们让孩子们给外出打工的家长写了一封信。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情感波动性较大,…… Y。 许昌学院查看全文 >>

献爱心、共成长,关爱留守儿童

2021年7月9日是我们暖莲城—“蒲公英”关爱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实践的第13天,今天下午志愿者们带孩子们进行了课余游戏,三人两足、老鹰捉小鸡、默契大考验等,丰富的课余游戏不仅锻炼…… Y。 许昌学院查看全文 >>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让孩子快乐成长

2021年7月8日下午,上午给孩子进行了对待父母出去打工的正确认知后,下午带孩子们进行玩耍。让孩子们体会到陪伴的快乐,教会孩子们如何与同学们结交朋友。我们通过一些视频、动画以及图文…… Y。 许昌学院查看全文 >>

关爱孩子,健康成长

2021年7月8日是我们暖莲城—“蒲公英”关爱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实践的第12天,今天上午向孩子们讲授了一些父母的不易,让孩子们可以感觉到父母的爱一直在身边。相对于其他同龄儿童来说…… Y。 许昌学院查看全文 >>

引导孩子们学会自我保护

2021年7月7日是我们“暖莲城”—“蒲公英”关爱留守儿童实践队的实践的第11天,由于我们这些孩子大多为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我们想要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教会…… Y。 许昌学院查看全文 >>

关爱留守儿童,共享美好明天

2021年7月6日是我们暖莲城—关爱留守儿童实践队的实践的第10天,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从小培养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今天我们志愿者组织了一场“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我是…… Y。 许昌学院查看全文 >>

关爱留守儿童,携手助梦成长

2021年7月5日是我们暖莲城—关爱留守儿童实践队的实践的第9天,今天我们志愿者将去了解孩子们的梦想,通过情景游戏让他们体验一次梦想成真的感觉。为了公平起见,我们找了一些小纸片,让孩…… Y。 许昌学院查看全文 >>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100周年上的讲话精神

2021年7月4日下午四点钟,暖莲城-“蒲公英“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队召开了第二次团小组会议。此次会议在线上举行,会议由队长杨苏丹主持。首先队长带领大家重新领读入团誓词,之后队长又带…… Y。 许昌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最新发布

探寻苏区红色足迹,感悟苏区革命精神
2024年2月13日,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追光队以“探寻苏区红色足迹,感悟苏区革命精神”为主题、以中央苏区的革命与经济为主线前往龙岩市新罗区进行调研,认真学习了中央苏区时期的革命斗争与经济,体验…
采访师范生代表 践行教育家精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强调,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的提出,既是对一代代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作出重要贡献的充分…
切实践行垃圾分类,方能守好绿水青山
中国青年网禹城2月20日电(通讯员陈韵涵),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我国进行垃圾分类已久,在“你是什么垃圾”等等玩笑话的背后,是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垃圾分类的方法,全民环保观念升…
志愿服务暖人心,养老院里筑真情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优良品德和奉献、友爱的志愿服务精神,增强青年志愿者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春进社区,春暖声不息”志愿实践队于2024年1月27日前往德州市齐河县养…
行走的文化队——了解文化,走近毛笔
行走的文化队——了解文化,走近毛笔古老的毛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一直以来都承载着人们对于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的热爱和追求。2024年2月16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行走的文化队队员在纪玉…
曲园学子三下乡: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为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学习红色历史,进一步弘扬红色精神,让红色种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红船筑梦”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1月14日下午前往新四军军部暨华…
传承华彩,创新输出
传承华彩,创新输出为了充分利用家乡所在地传统文化资源和遗产,深入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24年2月16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行走的文化队队员在纪玉超老师的指导下,前往山东省济…
中国象棋——文化的瑰宝,创新的法宝
中国象棋——文化的瑰宝,创新的法宝文化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的独特标识,可以增强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社会的团结和凝聚力。而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引擎,可以推动各个领域的发展,提高生产力和社会效…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志在星火,愿行万乡实践队寒假社会实践】——树立主人翁意识,社区治
时代赋予青年使命,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中坚力量,应当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在社区治理中增长本领才干,提升社区活力,为社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志以星火,愿行…
重走征程,缅怀先烈
2024年1月20日,一支怀揣热情与敬意的队伍——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红船筑梦”社会实践队,踏上了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的土地。实践队此行并非仅为游览,更是为了缅怀英勇无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