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河通古今,语颂复兴

来源: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外国语学院 作者:赵智豪

我在窗口写青春。“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谆谆嘱托寓意深远。2024年恰逢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十周年,也是绍兴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东运河文化园首战之年,为积极响应2024年度“双百双进”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探浙东运河·‘语’中国复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今年暑假沿浙东运河前行,来到杭州西兴古镇、绍兴浙东运河博物馆、绍兴陶堰、宁波慈城等地展开深入调研,整理挖掘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所荷载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头故事,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与新媒体创新表达方式,发挥外语学子专业优势,用外语讲好浙东运河故事。

图为实践团队于过塘行码头专题陈列馆前合影 张梓欣 摄

首先,“探浙东运河·‘语’中国复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浙东古运河源头——西兴古镇,挖掘其文化内涵与情感记忆。拥有千年历史的西兴,古称“古陵”,原为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在此筑城御吴而得名,有“浙东第一关隘”之称,是钱塘江上南北四大古渡之一。作为浙东古运河的大动脉,西兴曾万商云集,士民络绎,并出现了“过塘行”,即如今的“物流中心”。“过塘行”的涌现是西兴商业全盛时期的标志。为了推进运河申遗工作,市、区两级管理部门对过塘行码头进行了保护性修缮,较完整地保留了清末明初两街一河的基本格局,恢复了重要文物、历史建筑原有的院落形态,修缮了过塘行码头专题陈列馆,用以介绍运河、老街的历史沿革、人文故事,让人们能充分体验到“西兴自古繁华”。当尘封的记忆被唤醒,人们满怀期待地推开这扇古老门扉,在门后,我们看到了历史的低语和岁月的痕迹,看到了这座静静伫立在运河源头的古镇特有的质感。河水悠悠,讲述着古镇的过去,擘画出古镇的未来。

图为浙东运河博物馆展览主题 张梓欣 摄

第二站,实践团队来到了浙东运河博物馆走访调研。“千年古韵,江南丝路,通江达海,运济天下”。在博物馆主馆大厅内,浙东古运河“缓缓流过”。在这幅“运河长卷”中,可以找到绍兴乃至运河边上的城市,全方位展现了运河沿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鱼米之乡溯河源”展厅中介绍了越王勾践自吴反越后下令开凿“山阴故水道”,这便是浙东运河的雏形,穿越时空而来的开凿之声便是运河的初啼。水德含和,变通在我。馆内通过文物、沙盘、影像等多元载体,描绘了越地文化璀璨华丽、宁绍山水的巍峨秀美,以及浙东运河的历史兴衰。从春秋时期吴越争霸到隋唐时期漕运兴盛,再到宋元明清时期的商贾繁荣,古老的运河见证了无数历史的瞬间和王朝的更替。南北风情在此交汇,东西文化在此碰撞;商船往来不绝,货物琳琅满目;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被编撰成民谣号子、水乡戏曲在运河边传唱。在博物馆内,我们感受到了绿水奔涌、青山远眺,成员们的思绪徜徉在古越的历史中,与运河的波涛一起流淌。

图为实践团队于浙东运河博物馆前合影 张梓欣 摄

参观完浙东运河博物馆后,当天下午,实践团队来到陶堰参观“民主革命家”陶成章先生以及“和平老人”邵力子故居。或许正因受浙东古运河的润泽,自古以来,陶堰俊彦迭出,有着“江南人才名镇”、“历史文化古镇”等美誉。运河旁,邵力子故居修缮一新。院内的墨香是历史的气息,也是文化的沉淀。故居对展陈内容进行了补充升级,结合现代展陈手段更新陈列形式,提升参观体验。在邵力子故居不远处就是陶成章先生的故居。先生曾在这座运河旁的小院里读书、成长。浙东运河作为水上交通要道,不仅为其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条件,更让他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了古越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文化熏陶对他后来成为革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岁月沧桑,风云散尽,但往事并不如烟。随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不断推进,二位先贤的故居作为重要的革命遗址和文化遗产,将继续发挥其教育和传承功能。

图为实践团队于邵力子故居前合影 周新宜 摄

慈孝传千年,红色熠生辉。本次“探浙东运河·‘语’中国复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最后一站是大运河最南端的宁波慈城以及金沙岙战斗纪念碑。慈城。自越王勾践始筑句章城起,到唐代设慈溪县,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和2200多年的建县史,被称为“江南第一古县城”。慈城历代出现了许多孝子、孝女,其中以汉代的董黯、唐代的张无择、宋代的孙之翰最为出名,人称“三孝子”。目前,城内仍保留着众多以“慈”“孝”命名的历史遗存。近年来,慈城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开发并重,功能品质、特色景观、生态环境不断提升,一幅百姓幸福安居、生态优美宜居的美丽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离开慈城来到金沙岙战斗纪念碑处,可以看到碑上用浮雕图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金沙岙战斗的场面,是宁波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大运河作为历史上重要的军事交通路线,在抗日战争等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的金沙村依托红色资源发展旅游相关产业,正在逐步实现革命文化的外溢。

图为实践团队于宁波慈城合影 张梓欣 摄

图为实践团队于金沙岙战斗纪念碑前合影 张梓欣 摄

运河的意义不仅是一条自然地理上的水脉,更是一条带有精神属性的文脉。在探讨浙东运河文化的广阔与深远时,我们不禁被这条历史长河所承载的厚重与辉煌所深深打动,它是流动的历史,是活态的遗产,是浙东人民共同的骄傲与责任。如何保护、传承、利用浙东运河文化是时代的命题,而我们是时代指定的答卷人。在实践调研活动结束之际,“探浙东运河·‘语’中国复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将瞄定浙东运河文化外宣困境,以专业知识为钥,以弘扬中国特色文化为主线,通过中英双语短视频形式及一系列多媒体手段,更好地阐述浙东运河的文化内涵,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87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农百优实践团开展滞销农产品销售调研

在此次疫情“大考”下,农产品经济迎来迄今为止最为特殊的一年,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的不懈努力下,进出口经济贸易得到不断推动和持续复苏的同时,国内的农产品经济同样开始呈…… 辛伟 王雯 农百优实践团查看全文 >>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农百优实践团赴潍坊市南门农贸市场开展滞销农产品销

近期,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在我国疫情影响下,农产品销售受到巨大影响,大量农产品由于种种原因滞销,为了进一步了解农产品滞销的原因,改善农产品滞销状况,保证农户及农产品种植基地的…… 徐伊涵 汤迎新 农百优实践团查看全文 >>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农百优实践团赴潍坊市诸城市蔬菜种植大棚开展滞销农

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地区农产品出现滞销问题。为切实了解疫情下农户商户在滞销农产品销售方面遇到的困难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针对性建议,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渠道。山东理工…… 张琳 张宇昕 农百优实践团查看全文 >>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农百优实践团赴潍坊盛安农产品种植基地开展滞销农产

2020年全国两会提出推动农产品优势区域品牌打造,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积极孕育丰富多样的优质农产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从根本上提升农民收益。故为了保障农户及农产品种植基地基础…… 江楠 汤迎新 农百优实践团查看全文 >>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农百优实践团赴潍坊市南下河农贸市场开展滞销农产品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疫情突袭,居家隔离,交通封锁,直接冲击了农产品销售,传统的农产品销售在疫情的冲击下无法进行。故为了在配合防疫的基础上为滞销农产品开辟新的销售路径…… 张琳 韩琰 农百优实践团查看全文 >>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农百优实践团赴烟台市南尧农贸市场开展滞销农产品销

农业问题是党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受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农业问题更是受到党中央的密切关注。故为了响应党中央保民生的经济政策,同时调研“疫情大考”下农产品…… 汤迎新 徐伊涵 农百优实践团查看全文 >>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农百优实践团赴烟台市小纪镇农贸市场开展滞销农产品

据悉,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部分收期短、不耐储藏的应时农产品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滞销现象。故为了了解疫情之下农产品滞销现状,配合防疫的基础上为滞销农产品开辟新的销售路径,山…… 张宇昕 徐伊涵 农百优实践团查看全文 >>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农百优实践团赴烟台市中汇农贸市场开展滞销农产品销

为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和推进“三农问题”献出绵薄之力,切实了解疫情下农户商户在滞销农产品销售方面遇到的困难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针对性建议,山东理工大学经…… 徐伊涵 王雯 农百优实践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最新发布

三下乡义教,榕菁来了
近日,广东医科大学榕菁志愿服务队响应省委“百千万”的号召,来到汕头市澄海区章籍华侨学校开展义教活动。本次活动给章籍华侨学校五年级学生开展了一系列主题特色课堂,以教学和游戏相结合的形式讲解了“两…
力行核心价值观,争做时代新青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至关重要,2024年7月26日,历史文化学院“党史小课堂”社会实践队来到山东省龙口市参加国防教育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品价值观内涵,昭示前进方向为响应新…
耕心筑梦 农创未来 | 机电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一)
近日,机电工程学院青年学子积极响应团中央发起的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号召,该活动以“自讨苦吃担使命,农林报国当先锋”为主题,动员广大青年学生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经过严格的评选,西…
二师学子三下乡:一漆一世界,一扇一传承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1日电(通讯员熊珂颉)夏风轻拂翠帘开,万绿丛中花影裁。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手工能力与创造能力,以及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7月31日下午,在长埫口镇长高村,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
筑梦未来-解锁教育潜力:夜校探索之初
青年夜校项目由政府和机构合作开办,针对青年群体的教育需求,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青年提供如职业技能、文化艺术、创新创业等课程,青年可以在晚上或者周末进行学习。项目旨在培养青年的综合素质和社会…
夏日光影下的教育之旅
七月的仙桃,阳光炽热而明媚,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青春与希望的味道。早晨简单洗漱后,我踏上了前往杜湖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路途。沿途,是郁郁葱葱的稻田和偶尔传来的鸡鸣犬吠,这一切都让我感受到了乡村独…
二师学子三下乡:匠心绘梦,童画漆扇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1日电(通讯员康怡冉)2024年8月1日,在长埫口镇长高村的位点,在教室中,许多小朋友整整齐齐的坐在教室的桌椅上,志愿者老师站在讲台上向着学生们讲述着关于漆扇的起源文化与制作过程,孩子…
传统遇见未来:三下乡漆扇课堂纪实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有幸参与了“三下乡”活动,成为了一名临时的小老师,带领着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们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漆扇制作之旅。这次经历,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乡村的淳朴与美好,更让我在教与…
机电工程学院“韶华”突击队|资助政策下乡行,政策宣讲暖人心
机电工程学院“韶华”突击队|资助政策下乡行,政策宣讲暖人心国家助学贷款入万家为青春筑梦勇攀前进高峰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的要求,加大国家…
寻莒名迹:扬帆阔步新农业,锐意振兴新乡村
为扎实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农业产业转型工作,出现新型农业。为了解探索新型农业对乡村振兴的影响,2024年7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寻莒名迹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