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传承红色基因:在旌德的革命精神之旅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史德尚

在深邃的皖南腹地,有一片沐浴着革命历史光辉的土地——旌德。这里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者,也孕育了无数英勇无畏的革命先驱。2024年7月16日,我有幸成为合肥工业大学“旌德梅氏三代守护‘马克思银像’事迹考察寻访红色皖南”专项实践团队的一员,踏上了前往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龙川村的旅程。这次的实地探访,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深刻追溯,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革命精神的传承。

我们的故事始于旌德县烈士陵园的肃穆。站在烈士墓前,我仿佛穿越时空,与那些为了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们对话。他们的英勇事迹不仅坚定了我对弘扬革命精神的决心,更点燃了我对于红色基因传承意识的熊熊烈火,并激励我投身于国家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每一位烈士的名字都如同一座丰碑,提醒着我们不忘历史、珍惜和平。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纪念碑前缅怀先烈 通讯员 陈睿文 摄

随后,我们深入到中共旌德三都农民补习学校支部旧址,这个早期农民运动的重要发源地,其蕴含的历史价值与革命精神让每个参观者都为之动容。在这片充满信仰与斗争的土地上,我仿佛可以听到历史的回音,感受到革命前辈在逆境中坚守信念、顽强拼搏的坚韧意志。这一刻,我深刻理解了补习学校在传播革命思想、组织农民运动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传承。这里的每一块砖瓦、每一幅旧照片,都在诉说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图为梅氏后人梅旌俊为实践团队讲解革命故事 通讯员 陈梦昕 摄

探访梅大栋与梅大梁的故居,是这次旅程中的又一亮点。故居中的黑白照片、表彰证书以及那件破旧的棉衣,都让我感受到了岁月的沉淀与革命精神的传承。梅氏兄弟的生平革命事迹介绍,如同一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他们为国家、为民族所作出的贡献。在大梁广场,梅大梁的雕塑矗立在现代社区之中,象征着革命先烈的精神永远熠熠生辉,同时也成为了当地居民共同的记忆与骄傲。这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让我感受到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与发扬。

图为实践团队在梅大梁雕像前合影 通讯员 陈睿文 摄

最为珍贵的经历,莫过于与梅氏后人——梅春平与梅旌俊的对话。两位的长者娓娓道来,讲述了守护马克思银像的艰辛与荣耀。他们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先辈的崇敬与对家族使命的坚守,让我深深体会到,守护一件文物,就是守护一个家族的荣誉与历史使命。这份坚守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未来的承诺。梅氏后人的坚持让我明白,传承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责任,是对历史的尊重与对未来的期许。

图为实践团队与梅氏后人梅春平(左)梅旌俊(右)在梅氏故居

通讯员 赵响 摄

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深刻领悟到了红色基因的传承之重要,也让我对革命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当今和平年代,我们仍需秉承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与奉献精神,将它们转化为推动自己成长、奉献社会的动力。正如梅氏家族代代守护的马克思银像那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历史的守护者,传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他们未竟的事业。我相信,只有将红色基因深植于心,才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坚定不移地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奋斗之路。

供稿人 史德尚

指导教师 郭州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01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走进榆林乡村,看沙漠治理的产业化之路

大漠驼迹绝,塞上柳色新。70载治沙造林,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生态环境不仅得到了改善,也加快沙区绿色产业发展,实现治沙增绿和脱贫致……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誓把沙海变绿洲

45年,她们用青春染绿荒漠,学习治沙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7月22日上午10时,西安工业大学“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了位于毛乌苏沙漠……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靖边林业和草原局 ——开拓土地沙化防治新思路

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永远不会顺从人类。——题记2021年7月21日上午9时,西安工业大学“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榆林市靖边县林业与草原局开展对当地防风治沙工程的社…… 刘状状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榆林乡村,揭秘治沙致富密码

在榆林,有一种绿,叫榆林绿,绿的妩媚;有一种蓝,叫榆林蓝,蓝的醉人;——《榆林民歌》昔日沙窝窝,今日变绿洲。榆林市坐落于陕西北部,临近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连续多年被国家林业和……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用生命铸就绿色丰碑——走近造林治沙“老黄牛”牛玉琴”

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从“茫茫沙海”到“绿色长城”。几十年持之以恒搏击荒漠,毛乌素沙漠治理实践书写的绿色传奇,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树起一面旗,也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蹚出一条路。2021年…… 王梦旭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探访金鸡沙,走进沙漠上崛起的森林绿洲

不是说黄土高坡吗?黄土呢?”去年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这句经典台词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片中,邓超饰演的乔树林带领乡亲们在沙地里植树造林、培育沙地苹果,将不毛之地变成…… 王梦旭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毛乌素,探寻沙漠“前世今生”

毛乌素沙漠,中国四大沙漠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昔日黄沙漫漫,今日生机盎然。一代代治沙人用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坚守毅力,锁……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调研工作

(通讯员陈思然周曼琳石宇)4月2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面向长沙市第一中学部分高中学生开展调研工作…

最新发布

广东医科大学“规航”志愿服务队进驻湛江遂溪,校地合作迈入新阶段
本月,广东医科大学“规航”志愿服务队作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突击队,奔赴湛江市遂溪县界炮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据悉,学校与界炮镇达成长期合作意向,校地合作迈入新阶段。志愿服务队精心…
周至县: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全国范围内的焦点。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我们陕西省的周至县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努力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一、周至县乡村…
守护信仰之光:追寻马克思银像的红色之旅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领下,我有幸作为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一员,于2024年7月16日踏上了前往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龙川村的征程。而此次我们前往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深度挖掘并记录梅氏…
情系宿松民俗乡韵,传承非遗文化之旅
为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文化繁荣振兴。2024年8月,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情系乡韵”社会实践团队在研究生辅导员王琳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
穿越时空隧道,共绘红旗渠精神新篇章
近日,“红旗渠精神我来讲”宣讲队踏入了红旗渠纪念馆的大门,心中涌动着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无限敬仰与向往。纪念馆内,时光仿佛凝固,一幅幅泛黄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斑驳的实物展品,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改天换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学院赴周至县新型技术乡村振兴促进团实践总结
一、引言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周至县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充分利用新型技术手段,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富裕为目标,积极展开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和改革实践。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周…
西安周至县打造猕猴桃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引领乡村振兴新篇章
近年来,周至县以猕猴桃为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乡村振兴发展路。通过整合资源、做大做强优质农产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措施,周至县成功打造了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实现了从“藤蔓上长出黄金果”到“社…
青岛农大学子暑期“三下乡”:乡村振兴的青春实践者
文章导读: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串”起革命幸福路“葡”写振兴新篇章实践团助推葡萄产业精细化发展,促进当地农业与食品企业融合。“深入田间地头体悟调研、置身食品企业探访产业振兴、走进村庄…
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旌德梅氏守护“马克思银像”之行
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无数英勇奋斗的篇章犹如繁星点缀在历史的天空。其中有这样一尊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马克思银像,在风雨飘摇的年代,犹如一颗火种点燃了皖南革命的星星之火。它不仅见证了…
【物理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走进家乡博物馆,带着家乡的历史上大学
中国青年网临沂7月28日电(通讯员姜楠)博物馆作为承载历史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对于维系民族精神、赓续文化根脉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博物馆工作,强调“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