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徽工业大学传承与创新:家乡文化的现代演绎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冯威

为深入了解东北地区在近代遭受侵略与抗争的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于寒假期间前往吉林省长春市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开展了一次意义深远的社会实践。该馆作为全面反映东北十四年沦陷史的重要教育基地,通过详实的史料与生动的展品,展现了东北人民在苦难中坚韧不屈、英勇抗争的壮丽篇章。

(图为通讯员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口)

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位于长春市宽城区,始建于2005年,2006年竣工,2009年9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并于2022年重新修缮开馆。作为伪满皇宫博物院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馆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系统展示了1931年至1945年东北沦陷期间的历史。馆内设有“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统治下的东北”“细菌战与毒气战”“战俘与劳工的血泪史”等主题展区,通过文物、照片、场景复原及多媒体技术,真实再现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与东北军民的抗争。

(图为通讯员与艰苦卓绝十四年合影)

九一八事变与东北沦陷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蓄意制造“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国民党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致使东北三省迅速沦陷。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抗日旗帜,领导东北军民在白山黑水间展开殊死斗争,为全国抗战胜利奠定基础。

(图为通讯员与山河破碎记录合影)

伪满洲国统治的黑暗岁月

展馆以大量实物与档案揭露了日本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的罪行。通过经济掠夺、文化殖民、强制劳工等手段,侵略者试图摧毁东北人民的民族意识。然而,压迫愈深,反抗愈烈,东北抗日联军等力量始终坚守阵地,用鲜血捍卫国土。

细菌战与劳工的血泪史

日军731部队的细菌实验、毒气战罪行令人发指。展柜中锈迹斑斑的刑具、劳工遗物,以及幸存者的口述影像,控诉着侵略者反人类的暴行。这段历史警示后人:和平需以铭记苦难为基石。

东北抗联将士在极端困境中坚持党的领导,以“忠诚”为信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中的核心作用。 无数普通民众、知识分子、爱国将领挺身而出,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诠释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杨靖宇、赵一曼等英雄的事迹震撼人心。他们以生命践行“宁死不屈”的誓言,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此次参观不仅让我深刻认识到东北沦陷史的惨痛教训,更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磅礴力量。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铭记历史,传承先烈遗志,以知识报国,用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尊严与世界和平。东北沦陷史陈列馆的每一件展品、每一段文字,都在无声诉说着: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图为通讯员与抗战耻辱记录合影)

(图为通讯员与联合抗战记录合影)

(图为通讯员与全面反攻记录合影)

(图为东北人民抗战十四年记录)

(图为东北抗联精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9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青年,正积极投身其中,为老旧社区的蜕变贡献着独…… 社区热心青年小队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老年人口占比近30%,长期面临停车难、环境差、文化活动匮乏等…… 社区热心青年小队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陕西锣鼓

陕西锣鼓,起源于隋唐时期,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广泛流传于西安城区及终南山周边的周至、长安、铜川等地。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文化…… “星星之火”实践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智能共享赋能社区发展 打造便捷高效的现代生活

在当前时代,随着共享经济和智能服务的快速发展,田野社区积极响应并融入这一趋势,通过多项创新措施大力提升社区便捷性与共享性,进一步推动社区生活方式的转型。共享家服务打造便捷生…… 青力青为助基层实践团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智慧共享引领社区创新 提升生活便捷与资源利用

在当前时代,随着共享经济和智能服务的快速发展,田野社区积极响应并融入这一趋势,通过多项创新措施大力提升社区便捷性与共享性,进一步推动社区生活方式的转型。共享家服务打造便捷生…… 华北电力大学青力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智慧党建赋能社区发展:打造创新高效的田野服务模式

党建引领与智慧物业:打造高效、智能与共建的田野社区服务在新时代背景下,田野社区积极践行党建工作,推动党建与智慧社区建设深度融合,探索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全方位打造…… 青力青为助基层实践团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田野社区数字化转型:智能设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田野社区数字化转型助力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智能设施引领便捷安全新生活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田野社区在智能设施的引入和整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极大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日常便…… 青力青为助基层实践团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田野社区数字化转型中,如何打造“智慧社区”?

当前,保定市正在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多个街道和社区正在积极推动“智慧社区”建设,逐步提升精准治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田野社区的老旧小区智慧建设,…… 华北电力大学青力 华北电力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童心守护,安全启航——公管院开展“童心向阳”志愿活动

(通讯员彭淑荧王君青)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于4月26日在岳麓区润龙社区主办开展这学期的第四期“童心…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最新发布

情系母校行,共看川农今
四川农业大学“高中校园行”学生团队在郫都区博瑞实验学校和临汾市第三中学宣讲1月16日,四川农业大学“高中校园行”学生宣讲团队来到郫都区博瑞实验学校。宣讲活动面向高三学生和部分高二学生,从各个方面介…
情系沂蒙,赤心逐梦|南中医“沂脉-相承”宣讲团赴苏州市新康小学开展沂蒙精神宣讲暨非遗香囊
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非遗技艺,南中医“沂脉-相承”宣讲团于12月22日赴苏州市新康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巧手结香囊,红色传佳话”活动,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交融的精神盛宴。活动中…
情系母校,大学生假期返校展现大学新风貌新气象
中国青年网铜陵1月18日(通讯人杨亦川)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2025年1月18日,铜陵市第三中学的校园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校友杨亦川。怀揣着对母校的深切眷恋,杨亦川踏上这片承载着青春记忆的土地,只为…
“龙”跃平和,“艺”脉相承——福建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社会实践活动
在寒假期间,福建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龙”跃平和,“艺”脉相承实践队回到家乡福建漳州平和,利用寒假时间积极投身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聚焦家乡独特的龙艺非遗项目,为其传承与发展添砖加瓦,为家乡带来了…
文化传承视域下博物馆实践:大学生的知识转化与能力拓展
近日,此次“青春筑梦”宣讲团实践队员于信阳市博物馆开展社会实践,期望借此深入探索家乡独特的地域文化,提升个人文化底蕴,同时在博物馆的各项工作中,锤炼自身实践能力,强化团队协作精神,全方位促进个…
基层服务与普法宣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提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
基层普法声声不息,法治春风温暖人心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治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占据了日益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人际关系的日益复杂化使得法律纠纷与权益保护问题成为民众生活中的难题,从邻里纠纷到合…
走进鸠兹古镇,感悟历史文化
2025年2月12日,安徽工业大学的大学生,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探索之心,踏上了前往芜湖鸠兹古镇的旅程。此次活动旨在深入了解鸠兹古镇的历史背景、建筑风貌、民俗风情以及文化传承,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古…
建设文明社区,共创美好家园
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当下,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其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感。然而,随着日常生活的运转,垃圾堆积等环境问题逐渐成为社区治理中的挑战。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
图书馆志愿服务 书香中的温暖传递
在繁忙的都市中,图书馆不仅是一处静谧的知识殿堂,更是许多人心灵的栖息地。近日,一群来自不同背景的志愿者们汇聚于我市图书馆,共同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志愿服务活动,用他们的热情和行动,为这座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