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深入调研汉服文化,非遗传承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95推普实践团(刘壮) 作者:张继洋 龙思涵 谭

(本站讯)1月21日-1月23日,95推普实践团成员分别前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探寻苗银文化和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了解汉服文化,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非遗魅力,挖掘其背后的传承密码与发展机遇,并试图通过深入探究非遗与乡村振兴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传承文化、助力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在湘西凤凰,青山绿水间的苗族村落宛如一座隐匿的文化宝库。苗银制作技艺在这里代代相传,成为苗族文化的璀璨明珠。实践团成员走进古老的苗寨,拜访了多位苗银制作技艺传承人。在传承人简陋却充满故事的工作室里,他们目睹了传统苗银制作的全过程——从熔银、锻造、錾刻到最后的成品呈现,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匠人们对祖先技艺的敬畏与坚守。苗银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在此背景下,湘西当地政府积极响应,不仅为苗银制作技艺传承人提供专项补贴,助力他们潜心创作,还举办各类苗银文化展览和技艺培训班,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苗银制作行业。这些举措不仅让苗银制作技艺得以延续,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只为选购一件精美的苗银饰品,苗银已成为湘西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柱。

而在山东菏泽曹县,实践团成员们则沉浸在了汉服的锦绣世界中。菏泽作为国内重要的汉服生产基地,拥有成熟的产业链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设计、裁剪到刺绣、印染,菏泽的汉服制作工艺精益求精。得益于国家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汉服产业得到了有力支撑。菏泽当地政府顺势而为,打造汉服特色小镇,为汉服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场地支持等政策福利,吸引了众多汉服商家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当地村民通过参与汉服制作,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此外,依托电商资源优势,曹县打造了“曹县汉服”APP等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汉服资源,提升产业链沟通效率和发展协同,帮助小微企业、个体创业者便捷获取产业链最新资讯和扶持政策。菏泽汉服产业在产业规模、从业人员、销售额、电商平台利用以及政府支持等方面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曾经以务农为生的村民,如今成为熟练的汉服制作工人,从一针一线中织就了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菏泽的汉服产业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还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上了传统服饰文化,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

在这两场非遗探寻之旅中,实践团成员们发现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语言沟通障碍。在湘西凤凰,苗银制作传承人大多只会说方言,实践团成员常常需要借助手势和当地年轻人的翻译才能勉强理解制作工艺的关键步骤。而在菏泽,一些经验丰富的汉服老工匠在讲解传统裁剪技法时,方言表达也让交流存在一定困难。这让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推广普通话对于非遗传承的重要性。普通话是连接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文化桥梁。非遗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基因,推广普通话能够打破语言隔阂,让非遗技艺和文化故事以更清晰、准确的方式传播出去。只有让更多人听得懂、学得会,非遗才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同时,推广普通话在带动乡村振兴方面也具有巨大潜力。当乡村的非遗文化能够通过普通话顺畅地向外界展示,就能吸引更多游客、投资和人才,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例如,会说普通话的苗银制作人和汉服工匠能够更好地与外界沟通合作,拓展市场,提升产品附加值,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此次实践团成员的非遗探寻之旅,是一次文化的寻根溯源,更是对非遗传承与发展的深度思考。推广普通话,不仅是让非遗“活”起来的关键,更是让非遗“火”起来,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的征程中,这一行动正书写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7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启航-----宝中在行动

启航——-宝中在行动高考成绩揭晓,有很多高三毕业生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太多的毕业生对未来茫然无知,如何根据自己的分数、自己的兴趣选择学校?又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作为已经经历…… 顾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查看全文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科普电路常识,传承教师精神”暑假社会实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科普电路常识,传承教师精神”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沐光”南航热科普教师精神永传递“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为师者,不问两袖落清风,但求玉壶…… 沐光团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最新发布

淄博社区里的冬日暖阳行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孤寡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时刻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营造温馨和谐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居民的归属感,曲阜…
苗韵蜡语 多彩交融:中南民族大学“织梦成金”队赴织金开展社会实践 探索织金苗族蜡染
2025年2月13日至15日,中南民族大学“织梦成金”社会实践队来到贵州省织金县,开展以“苗韵蜡语,多彩交融”为主题且为期三天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深入体验织金苗族蜡染这一非遗技艺,采访…
踏古寻新,文脉相传——语说石韵团队赴桂林市桂海碑林博物馆调研
2025年1月9日至2月20日期间,广西师范大学语说石韵社会实践团队多次前往桂林市桂海碑林博物馆进行调研,旨在深度挖掘桂林石刻的文化内涵,推动其文化价值的弘扬,探索创新传播路径,助力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传承…
河不忘本,海永念溪-----高校学子回母校演讲
河海大学学子返校宣讲活动圆满结束——传递梦想,助力成长2025年1月23日,为响应河海大学“源泉工程”的号召,弘扬河海精神,助力中学生成长,河海大学学子于近日返回母校本溪市高级中学开展宣讲活动。此次活…
2025年河海学子回归本溪市高级中学,开展源泉工程,圆满成功
河海大学学子返校宣讲活动圆满结束——传递梦想,助力成长2025年1月23日,为响应河海大学“源泉工程”的号召,弘扬河海精神,助力中学生成长,河海大学学子于近日返回母校本溪市高级中学开展宣讲活动。此次活…
寒假社会实践风采④丨茶乡筑梦,青春“篮”图
近日,我校护理学院的学子们带着满腔热忱,返回家乡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虎邱镇,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虎邱中心学校举行的茶ba篮球赛中担任志愿者。此次活动中,志愿者们主要负责协助维持现…
寒假社会实践风采③丨青春献家乡,温暖满社区
我校护理学院的学子们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号召,利用寒假时光,投身到“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他们带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走进社区,用实际行动为家乡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展现新时代青年…
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溪源泉工程
河海大学学子返校宣讲活动圆满结束**——传递梦想,助力成长2025年1月23日,为响应河海大学“源泉工程”的号召,弘扬河海精神,助力中学生成长,河海大学学子于近日返回母校本溪市高级中学中学开展宣讲活动。此…
中南民族大学“织梦成金队”赴织金开展社会实践,探索苗族蜡染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融合
中南民族大学“织梦成金队”赴织金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探索苗族蜡染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融合2025年2月13日至15日,中南民族大学“织梦成金队”在贵州省织金县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名称为“…
护河之清,守家之美
护河之清,守家之美近日,湘潭大学化工学院组织返家乡活动——“河小青在行动”,为河流生态的复苏而努力,由“河湖印象,探护行动”团队的其中一名成员——吴静柔前往家乡,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展开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