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参与基层治理,加强防疫防控

来源: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作者:孟洪臣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出课本,步入社会,提高个人能力,提升思想素质的一项重要活动。近日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应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我决定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责任担当,在2021年8月4日,我参加了家乡防疫治理工作。

8月4日上午,我来到了村委会,村支书带领我参观了村委会的工作环境,向我讲解了防疫防控的各项工作内容及要求,并委派我去蹲守帐篷点,监督来往行人佩戴口罩,登记信息。这一项工作需要长时间守在帐篷点,仔细观察来往行人,不得放松,工作几个小时后便觉得浑身疲惫不堪,难以坚持。这些工作虽简单,却让我切身体会到了防疫工作人员的辛苦,也让我感受到了大家众志成城,共抗疫情的决心。

多难兴邦精诚志,同心同德显担当。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感受到了国家和群众抗击疫情的决心,感受到了一线工作人员的不易和辛苦,明悟了当前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最后,向工作在抗疫一线的所有人员致敬,谢谢你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45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青工部持续开展“牵手夕阳红,爱驻老人心”志愿活动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关爱老年群体、缓解其孤独感,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于2025年3月29日——6月7日在三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牵手夕阳红,…… 乔龙巴图·娜木加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青工部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最新发布

西农大食品学院调研队:“食品营养与安全中国行”|社区食品营养安全调查
食品安全既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又是全国安全的组成部分,乃社会民生的重中之重。为了解杨凌地区大体饮食健康情况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情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杨凌周边居民饮食营养与安全调研队于…
湖北学子开展社会实践: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
为进一步落实202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薪火相传”调研团开展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7月12日调研团来到了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东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
佛山学子深入连樟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湖北学子赴十堰市郧阳区:寻访红色遗迹
7月14日上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薪火相传社会实践调研队来到了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为庆祝建党百年,郧阳博物馆设置了革命文物图片展,在参观期间,讲解员对郑学莲和张鸿盛革命烈士的故事进…
探寻砀山民间手工艺,传承优秀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鼻子鼹鼠实践队组织了第二阶段的调研。8月16日,红鼻子鼹鼠实践队于线上开展以“体悟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实践队队…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
为进一步落实202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薪火相传”调研团开展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7月12日调研团来到了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东…
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
为进一步落实202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薪火相传”调研团开展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7月12日调研团来到了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东…
在社会实践中慢慢成长
于是我还想好了第一句说什么,然后被采访者会说什么,之后我再接什么,在心里预演了一遍过程。等到了第一个地方,相关工作人员特别忙,所以只能在他们带我们去目的地的路上,一起聊几句,我这个该采访别人的…
弘扬戏曲文化,助推文化传承
茂腔是流行于潍坊、青岛、日照等地的地方戏曲,最初为民间哼唱的小调,称为“周姑调”,传说系因一周姓尼姑演唱而得名,又称“肘子鼓”,据说是因民间艺人肘悬小鼓拍击节奏演唱而得名。茂腔大约在清代道光年…
探寻茂腔非遗文化,小剧种做出大文章
茂腔是流行于潍坊、青岛、日照等地的地方戏曲,最初为民间哼唱的小调,称为“周姑调”,传说系因一周姓尼姑演唱而得名,又称“肘子鼓”。因其上下句结尾处的“噢嗬罕”三字耍腔别具特点,所以又称“噢嗬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