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徽学子三下乡:挥毫落纸,传承非遗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凌雅丽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的历史,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泾县“书香沁·支教情”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8日下午来到了位于宣城市泾县的中国宣纸文化园,深入探寻宣纸的历史文化与制作流程,领略千年寿纸的独特魅力。

历经千年沧桑,色泽经久不变

“每一张宣纸都历经磨难,每一张宣纸都令人生畏。虽饱经沧桑,却始终坚贞如玉,宣纸永远秉持着她不屈、不腐、不损、不移的气节。”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视察宣纸生产时这样说道。

明朝诗人于谦的《石灰吟》中的名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用于对宣纸清白高洁品行的描述也再恰当不过。在讲解员的叙述下,队员们深入了解了中国的宣纸文化,真正的宣纸是指采用安徽省泾县境内及周边地区的沙田稻草和青檀皮,不掺杂其他原材料,利用泾县独有的山泉水,按照传统工艺生产出来的、具有润墨和耐久等独特性能的高级艺术用纸。并且一张宣纸的诞生,从原料采集到最后成品需要经过碓皮、洗浆、捞纸、晒纸、剪纸等108道传统工序,历时三年左右,“得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后的宣纸纸质棉韧、百折不损、至薄能坚、至厚能腻、色泽经久不变、不蛀不腐。文化园二楼作品展中那些精品宣纸历经沧桑却毫无历史的斑痕,展现给世人的仍是行云流水的诗情画意,可真当是延续着“纸寿千年”的奇迹。

亲身体验造纸,感悟工匠精神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队员们参观了宣纸的生产流程,从选料到剪纸等数十个车间中每项制作工艺都需要师傅们的密切配合,他们日复一日在这里坚守着传承宣纸文化的信念,浸泡、水捞、剪纸这样看似每天重复上百次的步骤都需要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耐得住寂寞的心性才能做到。队员们在参观的过程中有幸看到了被誉为“大国工匠”的毛胜利师傅和周东红师傅在烘贴车间工作,他们熟练的动作和认真的情态不禁让队员们在心中肃然起敬。

参观完整个制作流程后队员们也跃跃欲试,在体验车间中队员们精心挑选着有着不同编织图案竹帘,期待着亲身体验宣纸的制作。在师傅的指导下,队员们生涩地拿着竹帘进行水捞这一步骤,烘贴之后,一张张带有不同水印的宣纸便制成了。队员们拿着亲手制作但稍显粗糙的宣纸,欣喜的同时望向那些轻如蝉翼白如雪的宣纸,对师傅们的敬佩之情更加浓厚了。

宣纸光耀中华文化,传承还需开拓创新

宣纸作为国之瑰宝,多年来被许多重要人物所称赞。队员在参观过程中见到了江泽民总书记来中国宣纸集团公司视察时在宣纸上题下的“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文明”的作品,以及郭沫若先生的题词:“宣纸是中国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艺术创造,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当然还有无数宣纸作品被列于文化馆二楼,直至近日仍然散发着中华文化无穷的魅力。除此之外,队员们还见到了零八年北京奥运会上宣纸的古法制作工艺影像的照片,开幕式也是以宣纸卷轴的形式缓缓拉开的。宣纸不仅为国人所弘扬,更在科技的加持下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的文化。“现在从事宣纸制作的师傅多是40岁以上的人群,想让这样的非遗文化逐渐年轻化,还需要我们当代的青年人承担起传播、传承、创新的责任,例如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力或是发展宣纸旅游业。”队员李嘉慧这样表达道。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在中华大地上创造出举世无双的宣纸,宣纸技艺在泾县一地历经千年,世代相传,在历代匠人的心血和指挥中心发展成熟,宣纸因此而厚德载物,光耀五洲。在未来,宣纸文化会更加历久弥新,绽放了新时代的夺目光彩,助力中华文化熠熠生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75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问卷调查及街头采访前期准备

2018年7月22日,红色精神调研团成员很早便赶至化工大楼召开会议。…… 陈学飞 蔡智慧 大学生网报 湘潭大学查看全文 >>

英才辈出——东山书院

2018年7月21日,红色精神调研团经过两小时的车程抵达了湘乡市东山书院展开调研。…… 陈学飞 大学生网报 湘潭大学查看全文 >>

戎马一生——探访陈赓故居

2018年7月21日下午两点,顶着炎炎烈日,红色精神调研团抵达了位于湘乡县龙洞乡泉湖村杨吉湾的陈赓故居进行调研。…… 陈学飞 大学生网报 湘潭大学查看全文 >>

胸中富丘壑,腕底有鬼神——探访齐白石纪念馆

(通讯员 陈学飞 蔡智慧)2018年7月20日,红色精神调研团来到湘潭市齐白石纪念馆,探寻白石老人的艺术造诣及伟大人格,队员们跟随讲解员了解了其生平事迹。齐白石家境贫困,世代务农,从小…… 陈学飞 蔡智慧 大学生网报 湘潭大学查看全文 >>

缅怀先烈,展望未来

7月19日上午,烈日当空,红色精神调研团一行来到湘潭市烈士陵园开展调研活动。…… 陈学飞 蔡智慧 大学生网报 湘潭大学查看全文 >>

付出才会有回报——调查问卷发放

7月19日清晨,迎着朝阳,红色精神调研团踏上了第二次调研之途,来到了湘潭市白石公园。…… 陈学飞 蔡智慧 大学生网报 湘潭大学查看全文 >>

在总结中前进——第三次会议

(通讯员:陈学飞)2018年7月18日上午九点,湘潭大学化工学院赴湘潭市社会实践调研团成员聚集于生食工楼召开团队第三次会议。本次会议先由队员对赴湘潭市博物馆调研活动进行反馈,随后队长…… 陈学飞 大学生网报 湘潭大学查看全文 >>

调研第一站——湘潭市博物馆

(通讯员:陈学飞)2018年7月17日上午,红色精神调研团奔赴调研第一站——湘潭市博物馆。一行人直赴三楼湘潭党史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访了“觉醒”、“革命”、…… 陈学飞 大学生网报 湘潭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最新发布

青马实践队宣讲会
值此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以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青马实践队于2022年8月组织理论宣讲,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该宣讲会在线上进行,除青马实践队成员,近80人参与本次宣讲活动。该…
安徽学子三下乡:经典新改变,课堂“剧”欢乐
为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此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泾县“书香沁·支教情”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7日下午为宣城市泾县稼祥中学的孩子们带来了一节“浸润经典,‘剧’焦…
吴财记云吞面世家:69年浓浓广府情,三代人传承同一味道
7月8日上午7时,在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西城都荟名为“和隆里”的巷子里,安徽师范大学“立足岭南饮食文化,讲述风味中国故事”团队跟随着过往的路人,踏上了寻找岭南风味的调研之路。站在巷子口,一眼望去便能…
湖北学子三下乡:感悟红色文化,践行强国担当
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行动践行担当。7月13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赤色铁兵魂小队跟随指导老师到达达州,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达州作为襄渝铁路沿线重要一点,有利于小组收集相关资料,赤色铁兵魂扎根于达州红色沃…
安徽学子三下乡:红色古镇初相识,团史学习“泾”课堂
炎炎的盛夏并未阻挠热情似火的心,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泾县“书香沁·支教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2022年7月3日赶赴泾县,开始了一段未知,但同时极具趣味的旅程。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
山东大学“古今之衡”社会实际
济南历史悠长,人才辈出。为充分感受济南市的人文风情与自然景观,我们组建了山东大学“古今之衡”社会实践团队。2022年7月19日,山东大学“古今之衡”社会实践团队经过充分的讨论与计划,山东大学“古今之衡…
广财学子三下乡:退役军人不褪色,挥洒热血兴乡村
一、项目简介7月20-25日,广东财经大学三下乡团队“清年燃梦”进行了以“退役军人事务开展情况及退役军人就业现状,退役军人振兴乡村”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走进清远市调研退役军人就业情况,调查退役军…
安徽师大学子三下乡:青团传薪火,师生系心结
实践青春,筑梦泾县。2022年7月4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泾县“书香沁•支教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抵达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稼祥中学开展支教调研活动。7月4日,作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泾县“书香沁•支教情”暑…
至 “善” 至 “美” 社会实践队:重温红色党史,点亮支教之路
情牵支教,爱洒温厝“有一束光,温温和和,引导着助学与支教的崎岖路。”温厝村的支教之路,因为热爱,所以选择。孩子们对支教的向往与期盼是至“善”至“美”社会实践队队员前行路上的重要动力。心之所向,…
安徽学子三下乡:讲授新思路团课,培养新时代团员
2022年7月5日,我所在的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泾县“书香沁•支教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宣城市泾县稼祥中学的第一次支教活动即将开始,对这次团课进行充分的准备后,我心中满怀期待。团史初释,学时有疑师解答…